《华严经》连载128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128:《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妄心灭而圣心生,于无生处生万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一卷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
普贤菩萨说:佛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十大三昧」当中的「次地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呢?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过于东方无数世界,复过尔所世界微尘数世界,于彼诸世界中入此三昧,或刹那入,或须臾入,或相续入,或日初分时入,或日中分时入,或日后分时入,或夜初分时入,或夜中分时入,或夜后分时入,】
佛子,处在「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可以「过于东方无数世界」,又再次地经过像东方无数世界微尘数一样(无量)的世界,然后在这所有世界中入到这种「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或刹那间就入到了这种三昧,或者须臾间就入到了这种三昧,或者相续(一个接一个)地入到这种三昧,或者在初日分入到这种三昧,或中日分入到这种三昧,或后日分、或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入到这种三昧。
【或一日入,或五日入,或半月入,或一月入,或一年入,或百年入,或千年入,或百千年入,或亿年入,或百千亿年入,或百千那由他亿年入,】
或者在一天的时间入到这种三昧,或者在五天的时间入到这种三昧,或者整整半个月,或者整整一个月,或者整整一年都入到这种三昧,或者一百年、一千年、百千年、一亿年都入到这种三昧,菩萨摩诃萨们也有可能百千亿年,或者百千那由他亿年都入到这种三昧。
【或一劫入,或百劫入,或百千劫入,或百千那由他亿劫入,或无数劫入,或无量劫入,或无边劫入,或无等劫入,或不可数劫入,或不可称劫入,或不可思劫入,或不可量劫入,或不可说劫入,或不可说不可说劫入,】
或者一个大劫,或者一百个大劫,或者百千个大劫,或者百千那由他亿劫都入到这种三昧,菩萨摩诃萨们也有可能无数劫、无量劫、无边劫、无等劫、不可数劫、不可称劫、不可思劫、不可量劫、不可说劫、不可说不可说劫都入到这种三昧。
【若久、若近、若法、若时,种种不同。】
也许菩萨摩诃萨入到这种三昧已经很久远了,一直在这种三昧中,也可能刚刚地入进去,在这种三昧中,所学、所受的法有着种种的不同,菩萨摩诃萨入到这种三昧之后入的时间有种种的不同。
【菩萨于彼不生分别,心无染著,不作二、不作不二,不作普、不作别,虽离此分别而以神通方便从三昧起,于一切法不忘不失至于究竟。】
但是入到这三昧的菩萨们对于他所经历的一切不生分别,心无有染著,他「不作二、不作不二」,不作普遍、不作个别,离开了一切的分别,但是在该出定的时候,也可以靠着神通方便从三昧而起,对于在三昧境界中所学、所受的一切法,他们不会忘、不会失,会完全究竟地领受。
【譬如日天子周行照曜,昼夜不住;日出名昼,日没名夜,昼亦不生,夜亦不灭。】
就好像太阳天子周行照曜着,但是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太阳天子都无有住著;在世间众生看来,太阳出来了,天亮了,这就是白昼;太阳落山了,天黑了,这就是黑夜。但实际上,太阳并没有因为白昼而生,也没有因为因黑夜的降临而灭。
【菩萨摩诃萨于无数世界入神通三昧,入三昧已,明见尔所无数世界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们于无数世界入到神通三昧,入到三昧之后,明见前面所提到的无量无数的世界也是这样的,这无量无数的世界并不会因为菩萨摩诃萨入三昧就产生,出三昧就消失。不会的!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三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大三昧善巧智。】
普贤菩萨说:佛子,刚才讲的这种三昧,就是「十大三昧」当中的第三个「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大三昧」善巧智慧。
在这种三昧中,可以过于东方无数世界,又越过这东方无数世界都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多的世界,在所有世界中,入到这种「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入这种三昧的速度,以及入到这种三昧之后持续的时间有种种的不同,菩萨有可能已经入到这种三昧,无量劫、不可说劫还没有出定。所以我们就知道,在我们身边有无量无数的佛菩萨,他们有的是没有入三昧,有的一直在三昧还没有出定。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清净深心行三昧?】
普贤菩萨说:佛子,那么什么是菩萨摩诃萨「十大三昧」当中的「清净深心行三昧」呢?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诸佛身数等众生,见无量佛过阿僧祇世界微尘数。】
佛子,入到「清净深心行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可以了知像佛的身形数量一样多的众生(菩萨摩诃萨了知无量佛一样的无量众生),入到这种「清净深心行三昧」,菩萨摩诃萨可以见到无量的佛,这无量佛的数量就好像是阿僧祇(无量)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数也数不清。
【于彼一一诸如来所,以一切种种妙香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妙华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盖大如阿僧祇佛刹而作供养,】
而这所有菩萨摩诃萨们,在这所有无量的数不清的如来所在的地方,都可以以一切种种妙香去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妙花去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大的宝盖去作供养,这些宝盖像阿僧祇(无量)世界那么大,菩萨摩诃萨们把这些宝盖供养给一切如来。
【以超过一切世界一切上妙庄严具而作供养,散一切种种宝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庄严具庄严经行处而作供养,以一切无数上妙摩尼宝藏而作供养,以佛神力所流出过诸天上味饮食而作供养,】
在这种「清净深心行三昧」当中,菩萨摩诃萨们还可以以超过一切世界、一切上妙庄严之具而作供养(最为上妙的庄严之具供养如来),还可以散一切种种宝去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庄严具、庄严经行处去作供养,「以一切无数上妙摩尼宝藏而作供养」,以佛神力所流出的、远远超过天上妙味的饮食去作供养。
【一切佛刹种种上妙诸供养具,能以神力普皆摄取而作供养。】
菩萨摩诃萨们在这种三昧中,也以一切佛刹种种上妙的供养具,以神力普遍地摄取而作供养(就是一切佛世界最上妙的供养具,菩萨摩诃萨用神力都可以摄取过来,然后去供养佛)。
【于彼一一诸如来所,恭敬尊重,头顶礼敬,举身布地,请问佛法,赞佛平等,称扬诸佛广大功德,入于诸佛所入大悲,得佛平等无碍之力;】
在这种「清净深心行三昧」中,菩萨摩诃萨在所有佛(每个佛)所在的地方都去「恭敬尊重,头顶礼敬,举身布地」(就是大拜,整个身体都扑倒在地上),诚恳地向佛「请问佛法」,赞叹佛的平等,称扬诸佛的广大功德,入于诸佛所入的大悲,得到佛一样平等无碍之力。
【于一念顷,一切佛所勤求妙法,然于诸佛出兴于世、入般涅槃,如是之相皆无所得。】
在一念之间,菩萨摩诃萨们可以到一切佛所在的地方去辛勤地求取妙法,虽然可以到一切佛所在的地方,但是对于诸佛的「出兴于世」、或者「入般涅槃」种种相皆无所得。
【如散动心,了别所缘,心起不知何所缘起,心灭不知何所缘灭;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终不分别如来出世及涅槃相。】
就好像世间众生那散动的心,也了解各种缘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他们心起时不知何所缘起,心灭时不知何所缘灭(一般的众生这个散动心,心起的时候、心灭的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菩萨摩诃萨们可以入到一切佛所在的地方,但是对于诸佛「出兴于世」,或者「入般涅槃」,终不作分别(不作任何的分别)。
【佛子,如日中阳焰,不从云生,不从池生,不处于陆,不住于水,非有非无,非善非恶,非清非浊,不堪饮漱,不可秽污,非有体非无体,非有味非无味,以因缘故而现水相,为识所了,远望似水而兴水想,近之则无,水想自灭;】
普贤菩萨说:佛子,就好像阳焰(阳焰就是夏天很热的时候,太阳在空中照着,照得空气中的气流有的时候呈现出水波的模样),它不是单纯地从云彩而生的,也不是从池塘而生的,它不会处于陆地上,也不是真正地住著于水中。阳焰,它是幻有,「非有非无,非善非恶,非清非浊」,看到这儿好像有一片水,你却没有办法去饮用它,或者拿它来漱口,你也不可能把它弄脏、弄污。因为阳焰「非有体非无体,非有味非无味」,以因缘合故而现水相(这儿有空气、有气流、有太阳照、温度很高、有人,在视觉上呈现出水的样貌——以因缘和合的缘故显现水相),为识性所了知,远远地看上去好像是水(大家就感觉那是一片水吧),但走近了一看,没有水(那不是水,那是阳焰),走近了才知道不是水,关于水的想法就灭掉了。
【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得如来出兴于世及涅槃相。】
处在此「清净深心行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也是这样的,「不得如来出兴于世及涅槃相」,处在世间见一切如幻,如来出兴于世如幻、涅槃如幻,所以不得如来出世及涅槃相。
【诸佛有相及以无相,皆是想心之所分别。】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知道,诸佛是「有」还是「无」,都是心之分别。
【醍醐】
心在相里作分别:诸佛出兴了,涅槃了;出兴了,涅槃了……这都是心的分别
【佛子,此三昧名为清净深心行。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入已而起,起已不失。】
普贤菩萨说:佛子,这种三昧就是「清净深心行三昧」。菩萨摩诃萨可以入到这种三昧,也可以再从三昧中出定,出定之后也会记着三昧中的种种情况。
【譬如有人从睡得寤,忆所梦事,觉时虽无梦中境界,而能忆念、心不忘失。】
就好像有人睡觉做梦了,然后又醒了,醒了之后能够记着梦里的这些事,记得很清楚,虽然醒了之后,不再做梦了,已经不再有梦里的境界了,但是还能回忆得很清楚,心里不会忘失。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于三昧,见佛闻法,从定而起,忆持不忘,而以此法开晓一切道场众会,庄严一切诸佛国土,无量义趣悉得明达,一切法门皆亦清净,燃大智炬,长诸佛种,无畏具足,辩才不竭,开示演说甚深法藏。】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入定「见佛」、「闻法」,出定之后,依然忆持不忘(入定的时候听佛讲法了,出定了,还记着这些法),就可以靠着这些法,去使得道场一切大众们能够完全地明知、完全地晓了,菩萨摩诃萨就可以庄严一切诸佛国土,可以明达一切无量的义趣,一切法门都完全清净了,他们可以燃起大智慧的火炬,可以长养诸佛之种,具备无所畏惧,他们辩才无有穷尽,可以开示演说甚深的诸佛法藏。
【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净深心行大三昧善巧智。】
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第四「清净深心行大三昧」善巧智慧。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知过去庄严藏三昧?】
普贤菩萨说:佛子,那么「十大三昧」的第五「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又是什么情况?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能知过去诸佛出现,所谓:劫次第中诸刹次第,刹次第中诸劫次第,劫次第中诸佛出现次第,佛出现次第中说法次第,说法次第中诸心乐次第,心乐次第中诸根次第,根次第中调伏次第,调伏次第中诸佛寿命次第,寿命次第中知亿那由他年岁数量次第。】
佛子,处于「知过去庄严藏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能够了知过去诸佛的出现,所谓:在劫的次第中,每个世界按顺序地出现,这些顺序他完全了知;世界的次第中,劫的变化顺序,菩萨摩诃萨也完全了知;或者劫的次第中,诸佛出现的顺序次第完全了知;或者佛出现的次第中,他讲法的顺序次第完全了知;佛在讲法的次第中,众生心乐的次第(这个众生先生起了法喜,那个后生起了法喜)完全了知;众生心乐法喜的次第中,诸种根性的次第菩萨摩诃萨也完全了知;根性次第中,被调伏的次第顺序也完全了知;众生被调伏的次第中,诸佛的寿命次第菩萨摩诃萨完全了知;诸佛的寿命次第中,菩萨摩诃萨也了知亿那由他年岁数量的次第。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无边次第智故,则知过去诸佛,则知过去诸刹,则知过去法门,则知过去诸劫,则知过去诸法,则知过去诸心,则知过去诸解,则知过去诸众生,则知过去诸烦恼,则知过去诸仪式,则知过去诸清净。】
普贤菩萨说:佛子,处在「知过去庄严藏三昧」当中的菩萨摩诃萨们,就得到了以上种种无边的次第智慧,可以了知过去诸佛,了知过去的所有世界,了知过去的所有法门,了知过去的所有劫数,了知过去的所有诸法,了知过去的一切诸心,了知过去的一切诸解,了知过去的所有众生,了知过去的所有烦恼,了知过去的所有仪式,也了知过去的所有清净。
【佛子,此三昧名过去清净藏,于一念中,能入百劫,能入千劫,能入百千劫,能入百千亿那由他劫,能入无数劫,能入无量劫,能入无边劫,能入无等劫,能入不可数劫,能入不可称劫,能入不可思劫,能入不可量劫,能入不可说劫,能入不可说不可说劫。】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的这种「知过去庄严藏三昧」,也叫「过去清净藏」,在一念之中,能够入到百劫,能够入到千劫,能够入到百千劫,能够入到百千亿那由他劫,在一念之间,能够入到无数劫,能够入无量劫,能够入无边劫、无等劫,能够入不可数劫、不可称劫,能够入不可思劫、不可量劫,能够入不可说劫,能够入不可说不可说劫(一念之间可以入到无量劫、不可说不可说劫)。
【佛子,彼菩萨摩诃萨入此三昧,不灭现在,不缘过去。佛子,彼菩萨摩诃萨从此三昧起,于如来所受十种不可思议灌顶法,亦得、亦清净、亦成就、亦入、亦证、亦满、亦持,平等了知三轮清净。】
普贤菩萨说:佛子,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入到这种三昧,「不灭现在,不缘过去」,就是三心已断,就处在当下的空里。佛子,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从这种三昧出定,就可以在如来所在的地方得到十种不可思议的灌顶法,「亦得、亦清净、亦成就、亦入、亦证、亦满、亦持,平等了知三轮清净」。
【何等为十?一者、辩不违义,二者、说法无尽,三者、训词无失,四者、乐说不断,五者、心无恐畏,六者、语必诚实,七者、众生所依,八者、救脱三界,九者、善根最胜,十者、调御妙法。】
可以在佛所在的地方得到十种不可思议的灌顶法,哪十种呢?第一、讲法时所用的辩才不会违背法义,第二、讲法无有穷尽,第三、讲法的时候所用的言辞不会词不达意,或者说想讲一个事物但是不会没有言辞来用,第四、乐于讲法无有断绝,第五、心里没有任何的恐怖畏惧,第六、所讲的话都是诚实的语言,不打妄语,没有虚诳,第七、众生爱乐听闻菩萨讲法,依止于菩萨讲法,依法而行,第八、菩萨摩诃萨可以救脱三界众生,第九、菩萨摩诃萨善根最胜,第十、可以调御一切众生,这是无上的妙法。
【佛子,此是十种灌顶法。若菩萨入此三昧,从三昧起,无间则得。如歌罗逻入胎藏时,于一念间识则托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此定起,于如来所,一念则得此十种法。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善巧智。】
普贤菩萨说: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就得到了这十种灌顶法。如果说菩萨入到了这种三昧,从三昧出定的时候,没有任何时间的耽搁,当下就得到了十种灌顶法。就好像神识入胎形成歌罗逻(受精卵)的时候,一念之间神识就托生了,没有间隔。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从三昧定境而起,在如来所在的地方,一念之间就得到了十种灌顶法。佛子,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第五「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善巧智。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智光明藏三昧?佛子,彼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能知未来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诸佛;若已说、若未说,若已授记、若未授记,种种名号各各不同,】
接着普贤菩萨又说:佛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第六「智光明藏大三昧」?佛子,安住在「智光明藏大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能够了知未来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诸佛;不管是曾经讲说的、还是未讲说过的,不管是已经授记的、还是没有授记的,未来诸佛种种名号各各不同。
【所谓:无数名、无量名、无边名、无等名、不可数名、不可称名、不可思名、不可量名、不可说名;当出现于世,当利益众生,当作法王,当兴佛事,当说福利,当赞善义,当说白分义,当净治诸恶,当安住功德,当开示第一义谛,当入灌顶位,当成一切智。】
「所谓:无数名、无量名、无边名、无等名、不可数名、不可称名、不可思名、不可量名、不可说名」;他们「当出现于世,当利益众生,当作法王,当兴佛事,当说福利,当赞善义,当说白分义,当净治诸恶,当安住功德,当开示第一义谛,当入灌顶位,当成一切智。」
【彼诸如来修圆满行,发圆满愿,入圆满智,有圆满众,备圆满庄严,集圆满功德,悟圆满法,得圆满果,具圆满相,成圆满觉。彼诸如来名姓种族、方便善巧、神通变化、成熟众生、入般涅槃,如是一切皆悉了知。】
这未来的所有如来「修圆满行,发圆满愿,入圆满智,有圆满众」,具备圆满庄严,修集了圆满的功德,了悟了圆满之法,得到了圆满之果,具备圆满之相,成就了圆满之觉。这未来诸佛,他们的「名姓种族、方便善巧、神通变化、成熟众生、入般涅槃」,类似这样的一切一切,处在这种「智光明藏大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完全了知。
【此菩萨于一念中,能入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百千亿那由他劫,入阎浮提微尘数劫,】
处在「智光明藏大三昧」的菩萨们,在一念之间能够入到一个大劫、一百个大劫、成千的大劫、百千劫、百千亿那由他劫,也可以在一念之间入到像阎浮提微尘数一样(无量)的劫数。
【入四天下微尘数劫,入小千世界微尘数劫,入中千世界微尘数劫,入大千世界微尘数劫,入百佛刹微尘数劫,入百千佛刹微尘数劫,入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劫,入无数佛刹微尘数劫,入无量佛刹微尘数劫,入无边佛刹微尘数劫,入无等佛刹微尘数劫,】
或者入到四天下微尘一样(无量)的劫数,入到小千世界微尘数(无量)的劫数,入到中千世界(无量)的微尘一样的劫数,入到大千世界微尘一样(无量)的劫数,入到百佛刹微尘数(无量)的劫数,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在一念之间,也可以入到百千佛刹微尘数劫,入到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劫,入到无数佛刹微尘数劫,入到无量佛刹微尘数劫,入到无边佛刹微尘数劫,入到无等佛刹微尘数劫。
【入不可数佛刹微尘数劫,入不可称佛刹微尘数劫,入不可思佛刹微尘数劫,入不可量佛刹微尘数劫,入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
处在「智光明藏大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在一念之间也可以入到不可数佛刹微尘数(无量)的劫数,也可以入到不可称佛刹微尘数劫数,入到不可思佛刹微尘数劫数,入到不可量佛刹微尘数劫数,入到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数,入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无量、无量、无量)的劫数。
【如是未来一切世界所有劫数,能以智慧皆悉了知。以了知故,其心复入十种持门。何者为十?】
就类似这样的未来一切世界的所有劫数,他们以智慧完全地了知。因为了知的缘故,他们的心可以入到「十种持」之门。哪「十种持」之门呢?
【所谓:入佛持故,得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护念;入法持故,得十种陀罗尼光明无尽辩才;入行持故,出生圆满殊胜诸愿;入力持故,无能映蔽,无能摧伏;入智持故,所行佛法无有障碍;入大悲持故,转于不退清净法轮;】
所谓:「入佛持故,得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护念;入法持故,得到十种陀罗尼光明无尽辩才;入行持故,出生圆满殊胜诸愿;入力持故,无能映蔽,无能摧伏;入智持故,所行佛法无有障碍;入大悲持故,转于不退清净法轮。」
【入差别善巧句持故,转一切文字轮,净一切法门地;入师子受生法持故,开法关钥,出欲淤泥;入智力持故,修菩萨行常不休息;入善友力持故,令无边众生普得清净;入无住力持故,入不可说不可说广大劫;入法力持故,以无碍方便智,知一切法自性清净。】
「入差别善巧句持故,转一切文字之轮,净一切法门地;入师子受生法持故,开法关钥,出于欲的淤泥;入智力持故,修菩萨行常不休息;入善友力持故,令无边众生普得清净;入无住力持故,入不可说不可说广大劫;入法力持故,以无所障碍的方便智慧,了知一切法自性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