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连载030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30:《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 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
【诸佛子,密训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前面我们提到了,在密训世界,我们是怎样讲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随着众生心的不同,有着类似以上前面所提到的四百亿万种名称和说法;有着这无量说法,目的都是让众生的心性得以调伏。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恐怖,】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娑婆世界所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苦圣谛」,我们要是在最胜世界讲,有的时候就这样讲:什么是苦啊?「恐怖」是苦。恐怖、畏惧、害怕的这种感受是一种苦;
【或名分段,】
什么是苦啊?众生在轮回中一段又一段的生死是苦。众生的寿命有长有短,一段又一段,一会儿投胎在这一道,一会儿投胎在那一道,这种分段的生死是苦。
【或名可厌恶,】
或者,看到什么可厌恶的人、事、物,那种感受是苦。
【或名须承事,】
或者有一些事你不得不去做,是苦。不愿意做还必须做,那种感受是苦。
【或名变异,】
或者美好的人、事、物的变异,是苦。
【或名招引冤,】
或者在生活中、生命中招引来冤仇,跟人结了怨,那是苦。
【或名能欺夺,】
或者被人欺负、凌夺,这种被伤害的感觉,是一种苦。
【或名难共事,】
在最胜世界,有的时候我们也讲,与别人的关系不好,在为人处事上处理不好各种事情,或者个别人,你难以跟他共事,这样的感受也是苦的。
【或名妄分别,】
或者众生陷入到虚妄的分别,却看不清自己那种虚妄,这也是苦。
【或名有势力。】
或者,有的众生拥有了强大的势力,但是却因此贡高我慢,这就造下了未来的苦果,这也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败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最胜世界,什么是苦集灭道的「集圣谛」呢?苦的凝结,苦的原因?比如说事物的败坏,过去是美好的、良善的,后来败坏了,这样就会导致众生的苦生起。
【或名痴根,】
或者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愚痴不明,这也是一种苦。比如说,我的眼睛不如别人的眼睛好用,我的耳朵有点聋或者是有点背,这样都属于苦。六根的愚痴不明,是苦。
【或名大冤,】
或者跟人结了大的冤仇,别人见到你就要追杀你,你要逃跑,这也是苦。
【或名利刃,】
或者「利刃」,你的言词锋利,像刀剑一般,轻易地就把别人割伤了,这也是苦。当然,如果有真实的锋利的刀刃割到你的身上,那也是苦。
【或名灭味,】
或者「灭味」,就是失去觉知了。有的人说,我感冒了,吃什么都是一个味道,我嘴里嚼什么都是一个味道。失去了味觉上的分辨能力,这也是苦。眼、耳、鼻、舌、身、意失去了分辨能力,这本身也是一种苦。
【或名仇对,】
或者「仇对」。就是对于这个世界或者对于自己之外的一切事物有敌对感,甚至有的人不仅敌对外在,对自己也很敌对,总是对自己不满,这也是很苦的,也是苦的根源。
【或名非己物,】
或者有的人喜欢「非己之物」,什么是非己之物呢?就是批评和挑剔自己或者自己所拥有之物的过失。总是挑剔自己或者自己所拥有之人、事、物的过失,不满足,总是挑剔。他看不到优点,只盯着缺点,所以给自己、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无边的苦恼。
【或名恶导引,】
还有,「恶的导引」也是苦。不幸遭遇了恶人,受他的影响去造作恶行,未来将有恶果,这本身就是苦,这也是苦的源头。
【或名增黑暗,】
或者是因为智慧不足,增加了更多的黑暗,或者内心本身就有恶性的种子存在。一个恶人,我们叫他黑心人。如果受了恶人(黑心人)的影响,可能增加了更多的黑暗,心更加恶。这也是苦。其实,恶人,他是不会幸福的。表面上光鲜,其实他内在深处是非常不安、焦躁和恐惧的。
【或名坏善利。】
还有一种情况叫「损坏善利」。本来这个事物我应该是得到善的利益的,结果中途损坏了,让我非常地懊恼、失落。这也是苦,也是苦的根源,这也是导致众生苦的原因。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大义,】
那么在这个最胜世界,我们怎么讲苦集灭道的「灭圣谛」呢?「灭圣谛」就是苦的消灭、消失。怎么样让苦消灭、消失呢?比如说,你得到了大义,不是小义,得到了大义,就是为国、为民、为众生、为世界的这种大爱充斥于你的内心,你的苦就消灭了。
人之所以苦,是因为他的「小我」炽盛,他只站在「小我」里面考虑问题,只是想着「我我我」。如果他的「我」无限大——尽虚空、遍法界,他就不苦了。如果你生起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为了利益别人而考虑的,或者去发掘别人的优点的,像上节课,文殊菩萨提到,多去赞美别人的人,他是快乐的。其实,多批评别人的人,他是痛苦的。是这样子。如果你心中有大的正义,有大爱、博爱在心中,你就不苦,你的苦就消灭了。
【或名饶益,】
或者说,怎样让苦迅速地消灭?总是想着饶益别人,饶益有情众生,不要想着利益自己。在单位,有的人说,我天天付出那么多,整天加班,那么点儿工资。你站在「小我」里面,你就很苦;你站在「大我」里,你就不苦。我为这个公司付出,我愿意看到它蒸蒸日上,当公司很好的时候,老板应该也不会亏待我的。为公司而着想。或者想,我的这个行业是利益众生的,我多做一点,众生就多得到益处。你这样,你个人的「小我」这种苦的感受就消失了。所以,总是想着利益别人的人,他是快乐的。
【或名义中义,】
文殊菩萨说,在最胜世界,我们也讲,怎么样让苦消失?「义中之义」。在正义中追求更深、更高的正义,在博爱中追求更浓厚的爱,在奉献中追求极致的奉献,这样你就不苦了。你的「小我」消失了,你就不苦了;如果没消失,你早晚还是会苦。说我付出那么多,怎么没有得到回报?站在「小我」里,那就苦。如果只想着,我要对别人付出更多,我所能做的我要多做一点,那就不苦了。
【或名无量,】
让苦消灭,还有就是「无量」。不要只想着: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只有一个你的家庭,你的家庭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世界应该围绕着你来转。这样你就苦。如果你视野放远,经常听听《华严经》,想着这个宇宙中尽虚空、遍法界这么多的星系,各种各样形状的星系;星系中这么多的行星上可能都有生命,很多的星球上有无量的生命,我是哪一个?无量的佛世界,我是这些佛世界中哪一个佛世界上的众生?我应该怎么做才不浪费我的生命?这样想,你的苦就消失了。
【或名所应见,】
文殊菩萨说,在最胜世界,我们讲,「所应见」能够让苦消灭。什么是我们「所应见」(所应该见到)的?那就是宇宙的实相。你活着总要活明白,活明白就不苦了,活得不明白就苦。生活中、命运中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不明白,那就苦;如果明白了,那就不苦。
简单来讲,按《涅槃经》的说法,一切事物都能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业、因、缘」。一切一切都是「业、因、缘」,用这三个字可以解释一切,那你就不苦了。改变命运也是从「业、因、缘」上下手。
【或名离分别,】
文殊菩萨说,在最胜世界这个地方,跟众生讲,怎么样让苦消灭呀?离开你的分别心也就消灭了。如果你总是陷入「相」,陷入到分别,你的、我的、他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贫的、富的……你去分别,那就苦;不分别,就不苦。不分别,当下就离苦。「歇即菩提,性空即如来」,一旦歇下来,离开了分别,当下就不苦了。
【或名最上调伏,】
文殊菩萨说,如果让苦消失,在最胜世界这个地方,我们也讲,「最上的调伏」,最上乘的对于心性的调伏——无可调伏。心性圆满而自主,随意地做任何事都不会触犯任何的戒律,这是最上乘的调伏——无可调伏。不用再去调伏就已经被调伏了,这就不苦了。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佛菩萨的起心动念,你还会苦吗?不会了。
【或名常平等,】
怎么样让苦消灭啊?在最胜世界,文殊菩萨说,我们也要倡导大家经常拥有平等心。松松松、空空空地面对一切、接纳一切,那你就不苦了,不然你就苦。
【或名可同住,】
还有什么方法让苦消灭啊?「可同住」——包容一切。如果你只是一棵树,你去包容另一棵树,很困难。为什么呢?你们两个形状也不同,说不定另一棵树比你还大,你怎么包容它、包裹它、包纳它?但是,如果你成为整片森林,你去包容另一棵树,是不是很容易?如果你成为整个地球,成为整个娑婆世界、整个虚空法界,包容一颗树是不是更容易?
怎么样「可同住」?心要无限大。大到极致,空了,才能包容一切,这个时候就不苦了,苦就消灭了。
【或名无为。】
还有什么方法让苦消灭呢?在最胜世界,文殊菩萨说,我们也经常讲「无为」。真正的无为是什么呀?安住于不动、不作、不生、不灭,这是真无为,这是一种心性层面的无为。不是说我什么事都不做了,光坐在那儿打坐,或者躺在那儿光念佛号,那叫无为。不是的。
你的心与这个「不生不灭」合一,不生了,它就无为嘛。生就属于有为,有为就有灭;不生就不灭,无为则无灭嘛。安住于无为,其实就是安住于无生无灭、无生法忍、法性、涅槃那种境界,这是无为,这样「苦」就消灭了嘛。一切不存在,包括苦也不存在。涅槃的乐,是没有了二元的,是一种大乐,是极乐,超越了二元,无所谓苦乐,是常乐我净的这种状态,这里没有苦。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能烧燃,】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最胜世界,当我们提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圣谛」(让苦消灭的方式方法)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说怎么样让苦消灭?「能烧燃」。我可以随缘生起一切呀,那我不住著呀,梦里啊,随缘啊,该烧就烧了,该灭就灭了。随着它能烧燃,不是说刻意压制自己不动,那还是死板板的不动。在性空的前提下,「我」作为整个虚空法界,我内部有任何动作都可以,它会影响我整个虚空法界的稳定吗?不会呀。这是让苦消灭的方法,这是彻底的大自在啊,也是《圆觉经》的境界,非常地自如自在。
【或名最上品,】
还有什么方法让苦消灭呢?「最上品」。安住于最上品的境界,最上的品位,最上的境界,跟所有最上境界的人在一起。诸佛菩萨没有烦恼,你跟他们在一起,慢慢被同化,你也没烦恼,没有苦。
【或名决定,】
这里的「决定」指的是让该发生的发生。让该发生的发生,让该消灭的消灭,不去强力地控制它,反正所有发生的事都有三个字推导——业、因、缘。业力是一个绳索,把它拽出来,因缘和合它就化现了。是这样的,就随它去了。「决定」,代表要随它去了,让它成为它。
【或名无能破,】
文殊菩萨说,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让苦消灭呀?「无能破」。什么状态无能破?空,无能破。谁能破坏虚空啊?你说「我在虚空上打个洞,钻个眼」,不可能的;「我用炸弹炸碎虚空」,不可能的。要成为虚空,才「无能破」。
【或名深方便,】
或者甚深的方便,这也能够让苦消灭。这牵扯到极致的智慧——正遍知——一切智(萨婆若智)。一般人有很多方便,却无法有无量的方便,所以他能调伏个别众生,无法调伏所有的众生。但是,如果你拥有了甚深的方便,从深处去调伏众生。那就是佛陀在很多经中讲的,讲地藏菩萨或者是很多的尊者在度众生前,先入定观察这个众生的根性,看他弱点在哪儿,要害在哪儿,然后直戳要害,这是「深方便」。直戳要害——深方便,度众生就很方便了。度众生能直戳要害,度自己更是,有深方便。一般情况下,能够入定观察众生根性的这些尊者、这些菩萨们,也都是早已把自己度好了的,不然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方便。
【醍醐】
这是让众生解脱苦的一种方式方法,而且拔除了苦的根源
【或名出离,】
在最胜世界这个地方,文殊菩萨说,如果想让苦的根源都除灭,方式方法就是「出离」二字。还是「出离」,就是不著。还是「出离」——跳出来,旁观者清,还是要跳出来。经常听经的目的,经常读诵经典的目的,就是让你跳出来。因为惯性导致、业力导致,你总是入「相」嘛,「著」嘛,认假为真嘛。大家都知道不要认假为真,但是总是认假为真。跳出来,当下就明了了。一跟自己讲——梦,当下(就)跳出来了。
【或名不下劣,】
文殊菩萨还讲,在最胜世界,「无愧」是最胜、最殊胜世界。在这里,众生认为种种下劣的、粗糙的、粗鲁的行为会导致苦,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下劣的、粗糙的、粗鲁的行为。就是说,守好十善业道,守好菩萨戒。我们是崇高的、高尚的,我们就不苦了;如果是粗糙的、粗劣的、下劣的、粗鲁的,我们就是苦的。在最胜世界,大家认为,「高尚」和「崇高」会让人不苦。
【或名通达,】
在最胜世界,我们也讲,如果你不想苦,保持「通达」,通而达,那也是一种虚空的状态。虚而空,虚、空了才能通达呀。无处不通,无处不达,那就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通,无处不达。很松,很空,无处不在。要「通达」,就不苦了。
【或名解脱性,】
或者,在最胜世界,我们也讲,你要想不苦,方式方法是拥有解脱之性。解开了束缚,脱于轮回,你就不苦了。解开束缚,不要束缚自己,给自己松绑。那捆你的都是执著,要放下执著;捆你的是妄想、分别,要放下妄想、分别。解开了,脱开了,那就不苦了。
【或名能度脱。】
在最胜世界,文殊菩萨说,我们也跟众生讲「能度脱」。能度掉自己,能脱于烦恼,能度了众生,能脱开轮回,那就不苦了。「能度脱」,那就不苦了。
【诸佛子,最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最胜世界,我们要是讲说四圣谛啊,有类似前面这样的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随着众生心不同呢,我们给他们讲的方式方法也不同,目的都是让众生能够调伏心性,获得大自在。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悔恨,】
那么在另一个世界,在离垢世界这个地方,在提到娑婆世界经常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时候,我们也有不同的讲法。提到苦圣谛的时候,在离垢世界(离开垢染的这个世界),我们讲,什么让我们感觉苦啊?「悔恨」,是一种苦。
我们经常给大家发「能量的金字塔」,悔恨、懊恼、惭愧,能量值是相当低的,它属于一种负面的正能量。为什么说是负面的?因为它能量值低,让你下降。为什么又是正能量?因为悔恨呀,惭愧呀,能够让你的善根再次生起。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忏悔嘛,可以洗涤我们的罪过,所以说它是负面的正能量。但是悔恨的感觉当下是一种苦。我惭愧的,我懊恼的,我对不起你的,我对不起这个那个,我对不起世界……这种感觉是苦的。
【或名资待,】
接下来,「相资以待」。在离垢世界,我们讲,「相资以待」也是苦。就是众生相互衡量对方,以跟对方相匹配,就好像,我一定要「门当户对」一样的。我要衡量它,衡量他的姿色、家庭、未来的发展种种种种,衡量这个,衡量那个,这种相资以待的衡量就是一种苦。你还在陷入到比较和分别,所以你苦。在衡量的过程中你会皱眉头,这是一种苦。
【或名展转,或名住城,】
在离垢世界,文殊菩萨说,我们也认为「展转」是一种苦。就是动荡、展转,不能够安于一处,这是一种苦;或者总是安于一处,这也是一种苦。太乏味了,总是安于一处,这也是一种苦。
【醍醐】
整日地动荡、流浪,那是苦;天天在一个地方安住,也是苦(╯︵╰)
【或名一味,】
就是陈腐、乏味、单调,这也是一种苦。
【或名非法,】
或者「非坏正法」,不如法。这个行为不符合正法,或者我坏了正法,良心不安,这是一种苦。
【或名居宅,】
或者我长期的居宅就是死滞的一种状态,无有发展的一种状态。死掉了,发霉了,长毛了,那种感觉也是一种苦。心灵或者肉身的一个生活状态,一种死滞的状态,都是苦的。
【或名妄著处,】
或者是虚妄地住著在一处,随便地住著在一个地方拔不出腿来了,粘住了,那也是苦。
【或名虚妄见,】
或者你有虚妄的见解,这也是苦。
【或名无有数。】
就是你对于未来是未知的,是不安的,是恐惧的,这也是苦。这不是众生常有的状态吗?众生常常懊恼过去、留恋过去或者是担忧未来,这都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实物,】
在离垢世界,文殊菩萨说,那么苦的凝结、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无实物」。就是这种虚无,众生常常感觉到没有来由的虚无感。为什么他感到虚无?因为「小我」本自不存在,是一种虚妄的认识、认知。「小我」本自不存在,那个「大我」永恒存在,他又找不到,所以众生感觉这种无有实物的虚无态是一种苦。
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么渺小,为什么活着?不用去太空、去宇宙,单单在某些大自然,在大山的怀抱里,人就感觉自己很虚无、渺小,那种感受是苦。
【或名但有语,】
或者「但有语」。众生与众生之间的交流只停留在语言上,没有情感。或者是在学习经典的时候,只看到名字相,却无法理解深刻的义理和内涵,无法契入,这也是苦。
【或名非洁白,】
在离垢世界,因为离垢世界没有垢染,如果这里有垢染、有污浊、「非洁白」,那就让人感觉很苦。脏、乱、差的这种感觉是苦的,清净的感觉是美好的。是这样子。尤其在离垢世界,大家会普遍地认为,污浊的状态、非洁白的状态是苦的。
【或名生地,】
在离垢世界,大家也认为,「生地」是苦。因为有生则有灭,所以是苦的。
【或名执取,】
执取是一种苦,强力地想要执取什么,这是一种苦。
【或名鄙贱,】
或者卑鄙、下贱,这也是一种苦。在离垢世界,所有的众生憧憬高尚的行为,所以认为低下的、卑贱的、卑鄙的行为本身就是苦的,大家都不屑一顾。
【或名增长,】
在离垢世界,大家认为「增长」也是一种苦。因为有增长,那就会有衰减,如果这个增长的态势无法控制,大家就感觉到风险和不安,这也是一种苦,这也会导致苦。
【或名重担,】
如果你有沉重的担子压在身上,无法卸掉这个担子,这也是你苦的根源。
【或名能生,】
或者「能生」。能生就能灭嘛,这也是不安的表现,是苦的。
【或名粗犷。】
在离垢世界,众生的行为普遍地比较高贵,所以大家认为,任何粗狂、暴劣的行为本身也是苦的,让人难受的。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等等,】
在离垢世界,怎么样让苦消灭呢?文殊菩萨说,让苦消灭呀,——「无等等」。常念「无等等」,常念「无等等」三个字。「无等等」——没有这些,然后我就到达了一个无可匹敌的虚空态,那种状态是不苦的,这样苦就消灭了。
【或名普除尽,】
或者「普除尽」,普遍地除尽一切。这都有苦吧?我跟自己讲「普除尽」,普除尽一切苦,那就不苦了。
【或名离垢,】
或者「离垢」,离开垢染。在离垢世界,离开垢染,当下就不苦了。
【或名最胜根,】
或者我获得了佛菩萨那样的最胜之根,我当下就不苦了。
【或名称会,】
我通过一切名字相契入了诸法的实相,通过手指看到了月亮,我就不苦了。
【或名无资待,】
「无资待」。前面讲「相资以待」是一种苦,去衡量是一种苦。我不衡量,我就不苦了。随它去,我就不苦了。
【或名灭惑,】
还有,什么样的状态可以灭掉苦,让苦消灭呢?灭掉你的困惑。没有困惑,什么都明白了,你就不苦了。
【或名最上,】
还有「最上」。你处于最上最胜的境界,你就没有苦了。
【或名毕竟,】
安于道本身,就让道成为道,让该发生的发生。它毕竟是它,那就让它是它。这就不苦了。
【或名破印。】
破开所有的住著、所有的印记,发生的就发生了,就流走了,我没有住著于它。破开一切的印痕,无著无痕,就不苦了。没有任何的痕迹留下,就没有苦留下……

女性必知,祛皱保青春的饮食良方
16小时前
灵猴之死
16小时前
日常护理小招,弹走鱼尾纹
1天前
母狼报恩
1天前
生活中的防晒食材,美白保护伞
2天前
牧羊犬能拉车游泳过河独自叼筐买菜
3天前
治疗雀斑家庭简易妙方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