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华严经》连载240

2023-11-05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240:《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

——《普贤观经》

【醍醐】

我们继续来学习《华严经》

【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于过去世,如是修行菩萨行时,见诸众生──不修功德,无有智慧,著我、我所,无明翳障,不正思惟,入诸邪见,不识因果,顺烦恼业,堕于生死险难深坑,具受种种无量诸苦。】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修行菩萨行的时候,他就这样地见到所有众生,如果这些众生不修功德,没有智慧,计著「我」、「我所」,被无明的翳病障蔽着,又拥有着不正思惟,入到种种的邪见当中,也不认识因果,随顺着烦恼而造业,堕于生死险难的深坑,具受种种无量诸苦。

【──起大悲心,具修一切波罗蜜行,为诸众生称扬赞叹坚固善根,令其安住远离生死、贫穷之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

毗卢遮那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他过去修菩萨行的时候看到这一切,他就兴起了大悲之心,具足修行一切的波罗蜜之行,为所有众生「称扬赞叹坚固善根」,令这些众生安住于「远离生死、贫穷之苦」的方法,安住于勤修福德智慧的助道之法。

【为说种种诸因果门,为说业报不相违反,为说于法证入之处,为说一切众生欲解,及说一切受生国土,令其不断一切佛种,令其守护一切佛教,令其舍离一切诸恶;】

毗卢遮那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为众生讲说种种的因果之门;给大家讲「你种善业得善报,种恶业得恶报,因果律是无法违背的」;为大家讲法,使大家证入到佛法的深义中;为大家讲说「法」的时候,也会随顺着一切众生内在的欲求以及理解力;也给大家讲说一切的「受生国土」,比如说:你是想去「药师佛国」还是「极乐世界」,还是「众香世界」等等;激起大家的信心,让众生不会断坏一切的佛种,也让众生爱护一切佛的教法(佛的教法一般指的就是经、律)。毗卢遮那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他过去修菩萨行的时候,就这样帮助众生舍离一切种种恶;

【又为称赞趣一切智助道之法,令诸众生心生欢喜,令行法施普摄一切,令其发起一切智行,令其修学诸大菩萨波罗蜜道,令其增长成一切智诸善根海,令其满足一切圣财,令其得入佛自在门,令其摄取无量方便,令其观见如来威德,令其安住菩萨智慧。】

也为众生称赞趣向一切智助道之法,让所有众生心生欢喜,而且帮助众生去做法布施,普遍地摄受一切其他的一切众生,让众生发起一切智之行,让众生修学诸大菩萨的波罗蜜之道,让众生增长成就一切智诸善根之海,让众生满足一切神圣的法财,最终帮助众生入到佛的自在门,帮助众生摄取无量的方便,帮助众生可以实地地观见如来的威德,帮助众生安住在菩萨的智慧中。

【善财童子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这个时候,善财童子就发问:伟大的圣者,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多长时间了?很久了吗?

【夜神言:善男子,此处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一切世间及以二乘皆不能知。】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就回答说:善男子,这个地方确实是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关于我是怎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这些真的是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一切世间及二乘众生都不能了知。

【唯除诸佛神力所护,善友所摄,集胜功德,欲乐清净,无下劣心,无杂染心,无谄曲心,得普照耀智光明心,发普饶益诸众生心、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坏心,起必成就一切智心,】

除非有一类众生,他受到了诸佛神力的加护,他被善友所摄受,他积集了殊胜的功德,他的欲乐清净,没有下劣之心,没有杂染之心,没有谄曲之心,这一类得到了普照耀智慧光明的众生,他们发起了普遍饶益所有众生的心,一切烦恼及众魔无能破坏他们的心,他们生起了必定成就一切智的决心;

【不乐一切生死乐心,能求一切诸佛妙乐,能灭一切众生苦恼,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观一切诸法实性,能具一切清净信解,能超一切生死暴流,能入一切如来智海,能决定到无上法城,能勇猛入如来境界,能速疾趣诸佛地位,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于十力已得究竟;】

他们不乐于一切的生死轮回之乐,他们能求一切的诸佛妙乐,他们能灭一切的众生苦恼,能修一切佛的功德海,他们能观一切诸法的实性,能具一切清净的正信、正解,他们能够超越一切的生死瀑流,能够入到一切如来的智慧海,能够决定到达无上法城,能够勇猛入到如来境界,能够速速地到达诸佛地位,他们能够快速地成就一切智的神力,对于如来的十种神力已得究竟。

【如是之人,于此能持、能入、能了。何以故?】

这样的众生,才能够对我接下来讲的法,能够持、能够入、能明了。为什么呢?

【此是如来智慧境界,一切菩萨尚不能知,况余众生?】

因为我接下来讲的法,是如来的智慧境界,一切菩萨尚不能知,就何况其他的众生了?

我接下来讲的是如来的智慧境界。这里就提示我们,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已经到达了如来的智慧境界。

【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调顺可化众生意速清净,欲令修习善根众生心得自在,随汝所问,为汝宣说。】

主夜神对善财童子说:虽然能够听懂的众生很少很少,但是我今天靠着佛威神力的加持,也是想要令这些众生可以速速地获证清净,「欲令调顺可化众生意速清净」。毕竟有一些众生的机缘到了,我还是可以度化他们的,我可以让他们的心意速速地清净。我可以让这些众生修习善根,让他们的众生心得到自在。所以,善财,根据你的提问,我还是给你讲说一下。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欲重明其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想要重新强调一下前面所讲的法义,就观察着三世如来的境界,而讲说了个偈颂:

【佛子汝所问,甚深佛境界,难思刹尘劫,说之不可尽。】

夜神说:伟大的佛子(善财),你所问的是甚深的佛之境界,我们用不可思议的刹尘劫(无量劫)讲说,都讲不尽。

【非是贪恚痴,憍慢惑所覆,如是众生等,能知佛妙法。】

你所问的这种佛的境界,并不是那些充满贪欲、嗔恚、愚痴的,充满憍慢和困惑的众生所能理解的境界,这样的众生怎么可能了知佛陀的妙法呢?

【非是住悭嫉,谄诳诸浊意,烦恼业所覆,能知佛境界。】

善财,你要知道,你所问的这是佛的境界,也不是那些怀着悭贪、嫉妒、谄媚、虚诳种种污浊之意的众生所能了知的,那些众生被烦恼业覆盖,他们不能了知佛的境界。

【非著蕴界处,及计于有身,见倒想倒人,能知佛所觉。】

那么还有一类众生,计著于(色、受、想、行、识)「五蕴」,计著于(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计著于(六根、六尘)「十二处」,计著于他们在三有之内的那个身相,他们的知见颠倒,他们生起的想法也颠倒,他们怎么能了知佛所觉悟的境界呢?

【佛境界寂静,性净离分别,非著诸有者,能知此法性。】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说:善男子,善财,佛的境界非常寂静,其性清净,离开了所有头脑意识的分别,那些计著诸有的(计著三有内的一切存在物的)众生怎么能够了知这种法性呢?

【生于诸佛家,为佛所守护,持佛法藏者,智眼之境界。】

佛的境界是哪一类众生的境界?是那些生于诸佛之家、被诸佛所守护的、受持佛的正法宝藏的、有智慧眼的众生将达到的境界。

这些众生生于诸佛之家,就是佛的后代(后裔),被诸佛所守护着,而且他们平常要受持佛的正法宝藏,拥有着智慧的眼晴,这样的众生才能够了知佛的境界。

【亲近善知识,爱乐白净法,勤求诸佛力,闻此法欢喜。】

那些爱亲近善知识的众生,爱乐白净善法的众生,勤求诸佛十力的众生,他们听闻之后也会法喜充满,非常欢喜。

【心净无分别,犹如太虚空,慧灯破诸暗,是彼之境界。】

佛的境界,其心清净无有(妄)分别,就好像太虚空一样,用智慧灯破除了所有的幽暗,是类似这样的境界。

【以大慈悲意,普覆诸世间,一切皆平等,是彼之境界。】

有一些众生就是菩萨,以大慈悲之心「普覆诸世间」,在他看来一切众生都平等,这样的众生(这样的菩萨)才能够了知佛的境界。

【欢喜心无著,一切皆能舍,平等施众生,是彼之境界。】

也有的菩萨怀着欢喜之心无著、无住,一切都能舍,(布施的时候)都平等地布施给众生,这样的菩萨也能了知佛的境界。

【心净离诸恶,究竟无所悔,顺行诸佛教,是彼之境界。】

还有的菩萨心里非常清净,几乎每一个念头都不是恶的,离开了所有恶念,他在修行路上究竟无所懊悔、退悔,他随顺着诸佛的教法而行,这样的菩萨才能了知佛的境界。

【了知法自性,及以诸业种,其心无***,是彼之境界。】

还有的菩萨了知诸法自性空(了知诸法自性的本质),也了知「相」里的种种「业种」(种什么得什么),他的心从无***,这样的菩萨也能了知佛的境界。

【勇猛勤精进,安住心不退,勤修一切智,是彼之境界。】

也有的菩萨勇猛勤精进,他们的安住心不会退转,他们精勤地修习一切智,这样的菩萨也能了知佛的境界。

【醍醐】

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

其心寂静住三昧,究竟清凉无热恼,已修一切智海因,此证悟者之解脱。

主夜神说:「其心寂静住三昧,究竟清凉无热恼,已修一切智海因,此证悟者之解脱。」

佛不是解悟的,是证悟的,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实证到的。成佛了,他的心一直是寂静地住于三昧定境当中,定慧等持。如果只有「定」没有「慧」,那是死定、枯定,非常乏味;如果只有「慧」没有「定」,可能是狂慧、躁慧;都不是真正的三摩地。

佛的心寂静地住于三昧(定慧等持)当中,究竟的清凉没有任何的热恼,在这里烦恼不生,无「无明」,也没有「无明」的消失,无有「生、老、病、死」的干扰,就是法身佛的状态。已经修了一切智海之因成为法身,就具备了一切智,这才是「正遍知」,什么都知道。因为法身就相当于尽虚空遍法界,那么虚空法界内的一切一切完全明了,一切智慧完全具足,不是外来的,是自性本然地流露。这是证悟者的解脱境界。

【善知一切真实相,深入无边法界门,普度群生靡有余,此慧灯者之解脱。】

善知一切真实之相,深入无边法界之门,普度各种各类的众生,没有剩余,这是拥有智慧灯的解脱者的境界。

普知一切真实之相,如果不成为法身佛,其实还是不够明了什么是真实之相。应化身佛其实还是在相里打转的,他们可能偶尔勘测到法身境界,但是就如同《大般涅槃经》中讲的,「十住」位的菩萨,甚至「十地」位的菩萨,对于佛性都不能明明了了地见。但是,佛是真正地了达一切真实之相。「深入无边法界门」,进了这个门了,成为法界本身了,那么一切众生都在自己的怀抱里了,就可以普遍地度化各种各类的众生了,可以没有剩余地去度化。

【了达众生真实性,不著一切诸有海,如影普现心水中,此正道者之解脱。】

了达众生的真实之性,不著一切三有(一切存在物的幻相)之海,看到一切相,就好像是影子普遍地显现在心灵之水中。

【醍醐】

这里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切存在物就好像是影子显现在心灵之水中,这个时候你还著吗?就不著了。它是影子显现在水中,也无可著。幻相而已,其性本空。

【从于一切三世佛,方便愿种而出生,尽诸劫刹勤修行,此普贤者之解脱。】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说:佛的境界是从于一切三世佛而出生的,他来源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佛的境界来源于佛,来源于一切佛,一切佛在前面铺就了道路,引领着我们就到达他们所在的地方。「方便愿种而出生」,佛的境界是从种种的方便愿种而出生的,不同的佛有不同的方便,有不同的殊胜大愿,各有各的特色,是从这里而出生的。

所以说,你要有不同的「方便愿」,根据自己的擅长发不同的大愿,这个相当重要。大愿是一颗种子,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参天大树的种子,没有这个愿就不可能有未来的大树了,那么种子大,未来的树也大。这个「大」指的是气势上、愿力上、慈悲、智慧力、勇猛力方面,并不仅仅指种子的形态上。

而且有了这各种方便、各种特色的大愿种子之后,要怎么修呢?「尽诸劫刹勤修行」,要在一切劫、一切世界都勤修行。所有成佛的这些圣者,不是就在一个佛国修了这几十年就成就了,其实是用了无量劫、在无量世界一直修行的结果。大家都了解,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只有今生,是有无量的过去世的,凡是成佛的这些圣者,过去无量劫在无量的地方都是精勤地修行过的,这是普贤者之解脱,像普贤菩萨一样的这些圣者才能理解这种解脱,才能证得这种解脱。

普贤菩萨遍一切处皆在,是诸佛慈悲的化身,而且一切处、一切时都在。普贤菩萨相当于法身的一种显化,或者是另一个名称而已。

【普入一切法界门,悉见十方诸刹海,亦见其中劫成坏,而心毕竟无分别。】

证得了佛的境界,「普入一切法界之门」,一切法界之门都进去了,不会说有哪个关口过不去的,就没有障碍了(无碍了),已经入进来了。你入到法界门就是入到了一切的法界门。就好像是我入到大海,不管是从哪一个地方入来的,我已经入到大海,就是说我冲破了一切的关卡,我已经进来了。「悉见十方诸世界海」,因为法界无限大,无所不有,无所不包,那么在法界里,你就看到了十方所有的世界海都在你的怀抱里。你也能清清楚楚地以不生不灭的「觉观」,看到其中一个大劫又一个大劫的成与坏,而你的心毕竟无有分别。你作为极致的无限大,看着其中的生生灭灭的时候,你的心是最稳定的,也没有任何的分别,非常的平静。

法界所有微尘中,悉见如来坐道树,成就菩提化群品,此无碍眼之解脱。

这种佛之境界,你会在法界的所有微尘当中都看到,有如来围坐在道场的树下成就菩提(觉悟)了,然后开始度化各种各类的众生。只有当你拥有了这种法身的眼目,这才是真正的无所障碍之眼,你才了解什么是佛的解脱境界。

当一个佛成为法身佛的那一刹那,那么他就可以见到法界内的所有微尘,(大家注意,是所有微尘!)每一粒微尘中,都有佛坐在道场树下,成就正觉,然后去度众生,你都能看见了。就是到到处处都是佛,无不是佛。所以说「佛看哪里都是佛」是这个意思。不是说,我们刻意地套「佛的心」,我明明看他不像佛还把他观想成佛,不是那么费力气的。以法身佛看来,他看到每一粒微尘中都有佛成正觉,度众生,是每一粒微尘都是佛。那么到到处处全是佛,就不用我用意识心刻意地去往这个概念上靠了这就是实证的结果,原来到到处处都是佛。

【汝于无量大劫海,亲近供养善知识,为利群生求正法,闻已忆念无遗忘。】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对善财童子说:善财,其实你在无量的大劫海(无量久远以来),一直亲近供养善知识,你一直为了利益各种各类的众生而寻求正法,而且你听闻了之后都能够忆念,没有任何的遗忘(忘失)。

这意思是说,善财,你其实非常难得,你很快就成佛了,因为你已经修了无量大劫海了,你已经亲近供养了无量的善知识了,你为了利益各种各类的众生求正法,已经求了这么久,而且你听了正法就能够一直忆持、忆念着,不会忘失,你很快就将成就了。

【毗卢遮那广大境,无量无边不可思,我承佛力为汝说,令汝深心转清净。】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对善财童子说:其实毗卢遮那法身佛的广大境界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

毗卢遮那佛在「法身」的层面上叫「毗卢遮那」,在「应化身」的层面上就有可能叫「释迦牟尼」。

侧重于在禅定中的与法界合一,就讲他是「毗卢遮那」;当侧重于他去阎浮提某某世界化生了——入胎、出胎,怎么出家、成道、转法轮、般涅槃……侧重于讲这个的时候,单个的、具体的「相」的时候,就说那是「应化身」,其实是「一」;整个的回归法身的过程都是「报身」。「报身」圆满的时候,就是「应化身」与「法身」合一的时候。

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他的广大境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我靠着佛力的加持给你讲说,令你的深心(深深的虔敬之心)可以变得越来越清净。

【醍醐】

接下来又讲故事: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现,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说:善财,我回忆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大概是在世界海微尘数无量劫之前,有一个世界海,名字叫「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在这个世界海中,有一个佛出现于世了,名字叫「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

【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萨行时,净彼世界海。】

善男子,这位伟大的「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佛」,他在过去修菩萨行的时候,就清净了他所在的世界海。

大家注意:一个佛成就的时候,跟他关联的「世界海」都清净了。

我们知道一个世界海有无量的世界种,每个世界种中有无量的世界。当一个佛成就的时候,他辐射的范围非常广,与他相关联的这一片世界海全都清净了。

【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尘数世界种;一一世界种,有世界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来出兴于世;】

这个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尘数世界种(每一片世界海中都有无量的世界种);每一个世界种中,都有无量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如来出兴于世。

大家注意:「每一个世界都有如来出兴于世」,这是在特定的世界海中。

因为《华严经》前面告诉我们,有的地方有佛,有的地方没佛,没佛的地方,可能菩萨就过去修成佛,带动大家成佛。

这里讲的世界海叫作「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在这个世界海中有无量世界种,每一个世界种中有无量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佛,这片世界海是这样的。

【一一如来,说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

每一个佛都会给大家讲经,大家注意,每一个佛都给大家讲经,而且讲多少经呢?讲世界海微尘数(无量)的修多罗(契经),能讲多少讲多少——无量的经典。那么这个地方的「经」,就可以理解为他们的语录(开示众生的话),就是给众生做的这些开示是无量的(算都算不过来),是世界海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的经典,每个佛都讲经。

【一一修多罗,授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记,现种种神力,说种种法门,度无量众生。】

每一部经可能里面都提到给很多菩萨授记,说「你们未来将成佛,佛号是什么样子?你们成就的佛国是什么样的景象?佛国的寿命、你们的寿命……」,讲这些。

每个经里可能都是给无量的菩萨授记,而且这些佛出现于世的时候,都会显现种种的神通之力,讲说种种的法门,去度无量的众生。

今天就讲到这里。

以上这些是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的回忆:首先,他回忆了释迦佛修菩萨行的时候是怎么修的,然后又回忆自己所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过程中,他能够达至现在的解脱境界,是怎么发心的,怎么修的……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感谢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

感谢善财童子菩萨摩诃萨!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毗卢遮那如来!

愿以此功德,

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破迷开悟,成就无上正觉。

更新于:2023-11-05 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