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华严经》连载260

2023-11-02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260:《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诸菩萨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

——《圆觉经》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

「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菩萨如果靠着善知识的引导,就可以不堕落到恶道去了;如果靠着善知识的摄受,就不会退转于大乘了;菩萨如果靠着善知识的护念,就不会毁犯菩萨戒了;如果靠着善知识的守护,就不会随逐恶知识而行;靠着善知识的养育,就不会缺减菩萨法;菩萨们如果靠着善知识的摄取,就可以超越凡夫之地;如果靠着善知识的教诲,就可以超越二乘之地;

【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靠着善知识的开示利导,菩萨们才得以出离世间;靠着善知识的长养,才能够不染世间法;菩萨们就是靠着承事善知识(辅助善知识),才能够修一切菩萨行;菩萨们经由供养善知识,才能够具备一切的助道之法;菩萨们靠着亲近善知识,才不会被所有的业惑所摧伏;要倚仗着善知识的力量,我们的势力才会坚固,使我们不会害怕所有魔;我们就是靠着依止善知识,才能增长一切的菩提分法。

【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识者,能净诸障,能灭诸罪,能除诸难,能止诸恶,能破无明长夜黑暗,能坏诸见坚固牢狱,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诸魔网,能拔众苦箭,能离无智险难处,能出邪见大旷野,】

童子、童女说:为什么这样讲呢?善男子(善财),你要知道,善知识能够帮我们净除所有的业障,能够帮我们消灭所有罪,善知识能够帮我们除掉诸难,能够帮我们止掉所有恶行,善知识能够帮我们破除无明的长夜黑暗,能够坏灭诸种邪见的坚固牢狱,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出离生死之城,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舍离世俗之家,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截断所有魔网,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拔出所有众苦的箭,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离开没有智慧的险难之处,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出离邪见的大旷野;

【能度诸有流,能离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萨法,能令安住菩萨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净智慧眼,能长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说波罗蜜,】

童子、童女说:善财,你要知道,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度脱「诸有之流」(从「三有」的轮回中、从六道的轮回中解脱出来),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远离所有邪道,能够向我们指引菩提(觉悟)之路,善知识能够教给我们菩萨之法,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安住于菩萨之行,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趣向一切智,善知识能够清净我们智慧的眼睛,能够长养我们的菩提(觉悟)之心,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生起大悲,能够敷演种种妙行,善知识能够讲说种种「波罗蜜」;

【能摈恶知识,能令住诸地,能令获诸忍,能令修习一切善根,能令成办一切道具,能施与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种智位,能令欢喜集功德,】

能够帮我们(远离)摈弃恶知识,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安住于菩萨的「诸地」,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种种「忍」(代表禅定境界——入无生法忍);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修习一切的善根,能够帮助我们成办一切的助道之具;善知识能够施与我们一切的大功德,能够帮助我们到达一切种智的位置;善知识能够让我们怀着欢喜心去积集功德;

本期访谈嘉宾

广钦老和尚

比如说,广钦老和尚告诉我们,你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必须要做的话,那就怀着欢喜心,开开心心地去做,让我们欢喜地去积集功德,总归都要做的嘛,那就开心地做。

【能令踊跃修诸行,能令趣入甚深义,能令开示出离门,能令杜绝诸恶道,】

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踊跃地、积极地修诸行;能够帮助我们趣入甚深的法义;善知识能够令我们开示「出离之门」,使我们有一天也能讲法了,向众生开示出离之门;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杜绝所有恶道;

【能令以法光照耀,能令以法雨润泽,能令消灭一切惑,能令舍离一切见,能令增长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以「法光照耀」,有一天把我们培养得也会讲法了,用法的智慧光照耀无明的幽暗;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让我们有一天也能够降下甘露法雨去润泽三界众生;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消灭一切的困惑、疑惑、疑虑;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舍离一切的执见和知见(「执」是我执和执著之见,舍离「知见」就是到最后法也空掉了,也不执著于法);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增长一切的佛智慧,能够让我们安住在一切的佛法门——非常重要!

【醍醐】

我们怎么样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善知识,其实也可以对照《华严经》的这一段落,如果他能够帮助我们做到以上种种,那这个人必定是善知识了,就没有疑问了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如慈父,广大利益故;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

童子、童女还说:善男子(善财),你要知道,你要是找到一个善知识,你要感觉这个善知识就好像慈爱的母亲一样,因为可以帮助我们出生「佛之种」,就是让我们的佛性显发出来;善知识又好像是我们慈爱的父亲一样,可以广大地利益我们;善知识又好像是哺育我们的乳母(奶妈)一样,守护我们,不让我们作恶;善知识又好像是教师一样,「示其菩萨所学」,告诉我们菩萨平常都学什么;善知识又好像是非常好的向导,能够告诉我们六波罗蜜之道;

菩萨想要成佛,怎么做呀?他就告诉你,要修「六波罗蜜」,这就说明这个善知识是个非常好的向导了,他如果不让你修「六度」(六波罗蜜),那这个善知识可能有所欠缺或者就有点问题了。「六度」非常的重要——成佛必经之途。

【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

善知识又好像是良医(非常棒的医生)一样,能够治疗我们烦恼的种种病。善知识又好像雪山一样——雪山上有种种药,善知识就像雪山一样,可以增长我们的一切智慧之药;善知识又好像是勇猛的将领一样,可以殄除一切的怖畏(恐怖畏惧都消失了);有的师兄讲,只要依着善知识,他的心就非常的安定,什么也不害怕。

【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

善知识又好像是济客,令出生死暴流。就好像是周济你的这个人,帮助你出离生死瀑流的人,或者说你掉水里了他救你的这些人,这就是善知识;善知识又好像是开船的师傅,可以帮助我们到达智慧的宝洲。这里特指佛的一切智,跟着善知识学,慢慢地就到达了佛的一切智的珍宝云集的大陆了。

【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所以,童子童女说:善男子(善财),你一定要这样地正念思惟所有善知识。

【醍醐】

真正的善知识就是这样的,你要这样地正念思惟,像以上这样想,那就想对了,那就叫「正念思惟」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接下来又讲,(善财)善男子,你承事一切善知识,要发如「大地之心」,你已经见了那么多的善知识了,还会继续去参访善知识,你一定要心如大地,把自己放得比较低,「荷负重任无有疲倦」,什么东西都放在大地上,大地也没抱怨,没指责,没发牢骚,对不对呀!你的心低得要像大地一样,可以荷服一切的重担、重任,而且无有疲倦;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童子、童女说:善财,你要发像「金刚一般的心」,你的志愿坚固不可坏;

【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

你要发像「铁围山一般的心」,一切的诸苦都无法把你动摇;

【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

善财,你面对善知识要发如「给侍一般的心」,意思是我就是为善知识服务的,我就是听他的,善知识的所有教令,都要随顺而行(要听话);

【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

同时面对善知识,善财,你还要发像「弟子一般的心」,这个善知识讲的所有话、所有的这些训诲(对于你的教育,对于你的指导),你不要违逆,要完全的顺从、服从,就像弟子服从师父一样,不要违逆、不要对着干;

【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

面对善知识,你还要发如「僮仆一般的心」。古代大户人家都有一些服务的小僮,小小就开始为主人服务,主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比如说:主人要进京赶考了,僮仆就帮主人挑着书。

童子、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说:你面对善知识,就把自己当成这个僮仆,就是为善知识服务的,善知识让你做的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务,你不要厌烦,「不厌一切诸作务」,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要嫌事情太卑微而不想做,不能这样。

【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

面对善知识,要发如「养母之心」,母亲养育孩子,不管受多少种的辛苦,她都不会觉得辛苦,是不是?我们面对善知识的时候,不管在帮助善知识的过程中有多么辛苦,都不要叫苦,要像养母一样对待善知识。

【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

同时,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我们面对善知识就把自己当成是佣人就好了,善知识雇佣了我了,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就很听话,也不会违逆他——这样想就对了。

【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

我们面对善知识的时候,甚至要把自己卑微到就好像是「除粪的人」一样,善知识让你打扫厕所,你天天打扫厕所也没有怨言,也不会觉得很臭、很难闻、很恶心,你不会那样想,就把自己当成那个除粪的人,这样就能够离开骄慢了。做义工的时候,你去这个寺庙问:你们缺什么义工啊?他不知道会安排你什么活儿,可能让你去打扫厕所,那个时候你有没有怨言?其实如果把自己放得很卑微,你的骄慢心才能够根除;

【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

童子、童女说:善财,你面对善知识的时候,你就要非常地谦逊,就好像已经「熟了的稻谷」一样低下头,恭敬、尊重;

【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

要发如「良马之心」,把自己当作是良马(优良的马匹)一般,离开了所有的恶性;

什么是良马呀?勇健有力量,

又听主人的话,这才叫良马

【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

要发如「大车之心」,面对善知识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很大的车子一样,能够运载重物,让善知识非常地轻松;

【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

面对善知识还要发如「调顺的大象一般的心」,调顺的大象非常听话,你面对善知识也就像这样的大象一样,「恒伏从故」,要一直服从善知识;

【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

面对善知识还要发如「须弥山一般的心」,须弥山什么样子呀?非常地稳固不动,不会倾动。我们也要这样,不是说今天来见善知识了,我心很诚,明天这个心就变化了,后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那就不叫须弥山一般的心了,如果认准了这是一个善知识,我们就要有耐力,忠心耿耿地在这里,不能那么善变,那不行啊!

【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

要发如「良犬一般的心」,不害主,「良犬」就是非常好的狗,这里说我们要发如良犬一般的心,意思是不害主人,有的人家狗虽然凶猛,经常咬人,但是他不咬主人,这是好的狗。良犬就是这样,他可能害一些生人,但不害主人。我们去奉事善知识的时候,把善知识当成主人一样,非常地忠心耿耿,不会害他,要发这样的心。

【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

童子、童女说:我们去奉事善知识的时候,还要发如「旃荼罗一般的心」。「旃荼罗」是什么呢?别人给他钱,他就为这个人服务,这期间没有二心,完全听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旃荼罗」。我们要离开所有骄慢;「旃荼罗」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代表最为低下的一个种姓,最为低下他们也就离开了骄慢了。

所以,「旃荼罗」有两重含义:一个是服从,另一个是低下、谦卑。

【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

童子童女说:善财,面对善知识的时候,我们还要发如「犗牛一般的心」。「犗牛」就是被管制好、被调控好、被驯养好的牛,非常听话,出去吃草的时候不会乱啃庄稼。「无威怒故」,被管好的牛很温顺,它不会轻易地发脾气。我们在善知识这里就是这样子,不要轻易地发脾气,你要是来还对着善知识发脾气,你是来拜访善知识的吗?对不对!

【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

要发如「舟船一般的心」,往来不疲倦,就好像舟船,我们坐船的时候,船把我们运过来、运过去,运过来、运过去……船不会觉得很疲倦、很厌烦,对不对?我们奉事善知识的时候也要往来不倦。有的时候是做善知识的司机、侍者,陪他到这里、到那里,接、送等等,也不要心生疲倦,当然前提是他(她)值得我们这样做。

【醍醐】

按照上一段落讲的,如果对号入座,他(她)真的是大善知识,那么这一切都值得

【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

然后,面对善知识,我们还要发如「桥梁一般的心」,济渡忘疲。像桥梁,那么多人走在它上面,走来走去,它也不嫌痒、也不嫌疼、也不嫌累,把这些众生从此岸渡到彼岸去。我们要像桥梁一样来辅助善知识做事情,忘记了疲惫厌倦;

【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

我们面对善知识要像孝顺的孩子一样,发如「孝子一般的心」,承顺颜色。这个孝顺的孩子非常会看父母的脸色,父母开心的时候我怎么做,不开心的时候我怎么做。我们在善知识这里也要善于看脸色行事,要非常懂善知识的心;

【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我们在善知识这里要发如「王子一般的心」,遵行教命。王子听谁的话?听国王的话,非常听话。我们就像王子奉事国王一样,要听从善知识的教命。

【醍醐】

这是童子、童女教育善财童子的

【复次,善男子,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他们继续说:善男子(善财),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你来到善知识这里要感觉我自身有病苦,就是无论是身或者心,我都有病苦,善知识是谁呢?就是大医王」,他能够疗愈我,所以我来这里了,善知识讲的法就是「良药」,能够帮我治好病,我要是陪着善知识一起修行,我就是正在除掉我身心的疾病,要这样想。

【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正道想,于所修行生远达想;】

来到善知识这里,又要想自己就好像是远行了(出远门了),善知识就是我的导师,确保我不会走错路,善知识所讲的法就是正道,我就沿着正道而行就对了。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我就是在踏上了远行的道路了,早晚能够到达目的地。

【又应于自身生求度想,于善知识生船师想,于所说法生舟楫想,于所修行生到岸想;】

面对善知识,我们又要这样想,我们自身就是求度脱的,比如说过河的来到善知识这里,善知识就好像是开船的师傅一样,他所讲的法就是船、就是桨,靠着善知识的这个船师开船,靠着他的船和桨,我们去修行,就能够到达彼岸,要这样想。

【又应于自身生苗稼想,于善知识生龙王想,于所说法生时雨想,于所修行生成熟想;】

我们来到善知识这里,还要把自己当成禾苗庄稼」,那善知识是谁呢?是龙王,龙王不是能降雨嘛!善知识讲的法就是龙王降下的法雨、甘露,我们跟着善知识修行,就好像是禾苗庄稼在接受龙王降下的雨水,慢慢地我们就成熟了。

【又应于自身生贫穷想,于善知识生毗沙门王想,于所说法生财宝想,于所修行生富饶想;】

在善知识这里,我们还要感觉,我们自身是很贫穷的,尤其在法之珍宝方面,我们是很贫穷的,善知识是谁呢?我们把善知识当成毗沙门天王(四大天王当中的多闻天王),他不是有个吐宝鼠可以吐出珍宝吗?把善知识当成毗沙门天王(财宝天王)了,善知识讲的法,就好像是「法之财宝」一样;我们跟着善知识修行,我们就会在法方面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富饶,就这样想。

又应于自身生弟子想,于善知识生良工想,于所说法生技艺想,于所修行生了知想;

同时,在善知识这里还要感觉自己就是弟子,善知识是谁呢?就是非常优良的工匠,善知识所讲的法就是他所擅长的各种技艺,我们作为弟子,跟着这个优良的工匠学习,这样子修行就慢慢地也了知了世间的种种技艺了,了知了这个工匠所擅长的种种技艺了。

又应于自身生恐怖想,于善知识生勇健想,于所说法生器仗想,于所修行生破冤想;

童子、童女说:善财,我们来到善知识这里,还要感觉自身其实是充满了「恐怖」的,那善知识是谁呢?善知识他就是(天生的)非常地勇健,比如说:是一个武士、是一个英雄、是一个大侠,我们这样地去看我们的善知识。善知识所讲的法,就是他的武器,我们在善知识这里修行,就可以破除一切的冤贼、冤敌。

又应于自身生商人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珍宝想,于所修行生捃拾想;

我们在善知识这里,也可以把自己当作是商人,那么善知识是谁呢?善知识就好像是商人的导师(培训师)一样,这个善知识所讲的法,就好像是珍宝一样。商人也需要导师的,我们知道啊!有很多的企业家也经常报班去学习的,去参加各类的培训,让自己的智慧增加,管理能力、销售能力、各方面的投资能力等等增加。

所以说,善知识就好像是我们商人的导师一样,他所讲的法非常的珍贵,可以帮助我们赚更多的钱。所以,我们跟着善知识修行,就好像是舍掉了我们过去错误的思维,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正确的思维可能是管理能力、销售能力、投资能力种种方面。

又应于自身生儿子想,于善知识生父母想,于所说法生家业想,于所修行生绍继想;

而且,我们在善知识这里,还要把我们自身当成儿子,把善知识当作是我们的父母亲,善知识所讲的法就是父母亲留给我们最好的家业、遗产了,我们在这里修行,就能够接受、传承父母亲留下的盛大的家业了。

又应于自身生王子想,于善知识生大臣想,于所说法生王教想,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在善知识这里,我们还要把自己当成王子一般,善知识是谁呢?就好像是大臣一样,这个大臣经常给王子讲法。王子经常有国师给他讲法,很多的这些国师(朝廷的重用之臣),对于所讲的法生出国王教化的想法,这些大臣有的是好几个朝代的元老、经历了好几朝的皇帝,是吧!非常地有经验。这些大臣给王子讲法的时候,王子虚心地听受,就好像所传承的都是国王的教法;

「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在修行的过程中,王子认真地学习大臣教给他的这些治国的经验,王子就感觉好像国王的宝冠已经戴到了他的头上了、好像他已经披上了国王的衣服了、好像他已经把国王头上系的这个丝带系在了自己的头上了、好像他已经坐在了国王的大殿上了 -- 就是这样子的,就要这样想。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童子、童女说:善男子(善财),你就要这样地发这些心,要心里怀着这样的意念去亲近善知识。为什么呢?如果你以以上这种种心去亲近善知识的话,就可以帮助你的志愿永得清净了。

【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善知识者是功德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善知识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

童子、童女又接着说:(善财)善男子,你要知道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长养诸种善根,就好像雪山可以长养各种药草一样;善知识是佛法最好的载法之器,就好像大海可以吞纳一切众流一样;善知识是无量的功德之处,就好像大海可以出生众宝一样;善知识可以清净我们的菩提心,就好像猛火能够炼出真金一样;善知识已经可以远远地超过世间之法,就好像须弥山远远地高出大海一样;

【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华不著于水;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圆满;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善知识不染于世间法,就好像莲花不著于水一样;善知识不受诸恶(不作「身、口、意」种种的恶行、恶业),就好像大海不会留宿死尸一样;善知识可以增长白净的善法,就好像白月光颜色非常地圆满,让人感觉很舒适、清凉;善知识可以照明法界,就好像盛大的太阳可以照耀四天下一样;善知识可以长养菩萨之身,就好像父母养育儿子一样。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

童子、童女说:善男子(善财),要是简单来讲的话,菩萨摩诃萨要是能够随顺善知识的教法,就可以得到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的)功德;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

如果菩萨摩诃萨随顺善知识的教法,就可以清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的)深心,可以长养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的)菩萨根,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

如果随顺善知识的教法,菩萨就可清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的)菩萨力,可以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无量的)业障,

【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

如果随顺善知识的教法,就可以超越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无量的)魔境,可以入到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无量的)法门,

【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如果菩萨摩诃萨们随顺着善知识的教法,就可以圆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无量的)助道之法,就可以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无量的)妙行,就可以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无量的)大愿。

【醍醐】

一直在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

【善男子,我复略说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愿。】

接下来,童子、童女说:善男子(善财),我复略说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愿。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都是靠着善知识的力量,以善知识作为根本,依着善知识而生,依着善知识而出,依着善知识而长,依着善知识而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这里依然在强调善知识是我们成就佛法的根本,一切菩萨成就佛法都是靠着善知识的力量、以善知识为根本。所以,修行道路上找到一个善知识太不容易了。

我们学院的所有师兄都受益于我们的善知识——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佛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切。我们依这个善知识依对了,所以我们的功德、福德一直在增长,我们的智慧一直在增长,烦恼一直在消失,是不是啊!

非常地感恩我们的大善知识——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这三界众生的大导师!

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善知识,

而且认真地、如法地去依止、去辅助!

愿一切众生速速成就圆满佛道!

更新于:2023-11-02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