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华严经》精修连载032

2023-09-29

药师坛城“法施”《华严经》精修连载032:《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2018年下半年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后又听《华严经》法界实相,昨天已经连载结束,期间分享了自己听《华严经》和《华严经》实相的感悟,还有一些感悟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分享……听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契入,听不懂。问了一下“醍醐老师”,醍醐老师也发现其它“师兄”们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又开始连载《华严经精修》复习一下,这样大家会觉得非常好,能够明明白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华严经》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复习《华严经》法界实相的第32课,依然是伟大的文殊师利菩萨讲解「四圣谛」。

今天讲的是:首先在「饶益世界」当中,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内涵,针对着「饶益世界」当地的具体情况,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讲法也不一样。我们依然是重点看一下「灭圣谛」和「道圣谛」(也就是药方以及治疗方法)。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或名真实,或名离难,或名覆护,或名离恶,或名随顺,或名根本,或名舍因,或名无为,或名无相续。】

在「饶益世界」当中,灭圣谛(也就是药方)的关键字是:出狱、真实、离难、覆护、离恶、随顺、根本、舍因、无为、无相续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达无所有,或名一切印,或名三昧藏,或名得光明,或名不退法,或名能尽有,或名广大路,或名能调伏,或名有安隐,或名不流转根。】

在「饶益世界」当中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圣谛」(也就是治疗方法),关键字是:无所有、一切印、三昧藏、得光明、不退法、能尽有、广大路、能调伏、有安隐(安稳),以及不流转根

我们法界实相的课里讲得很详细,所以精修课我们只强调关键字、关键词。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充满,或名不死,或名无我,或名无自性,或名分别尽,或名安乐住,或名无限量,或名断流转,或名绝行处,或名不二。】

接下来,「鲜少世界」在这个地方讲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话,名字相又变了,依然是着重看一下灭圣谛以及道圣谛(药方与治疗方法)。在鲜少世界当中灭圣谛的关键词汇、关键字是:充满、不死、无我、无自性、分别尽、安乐住、无限量、断流转、绝行处、不二

这非常重要啊!这些关键字、关键词。在佛法无量的经海当中,充满了无量的文字相(或者叫名字相),但是,在这么多的文字相(名字相)当中,你只要找到几个关键字、关键词,记住了,今生就解脱了。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大光明,或名演说海,或名简择义,或名和合法,或名离取著,或名断相续,或名广大路,或名平等因,或名净方便,或名最胜见。】

文殊菩萨说:在「鲜少世界」这个地方,道圣谛(也就是治疗方法、治病方法)具体实施,怎么实施?也有一些关键的词汇,比如说:大光明、演说海、简择义、和合法、离取著、断相续、广大路、平等因、净方便、最胜见

【诸佛子,鲜少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你看在各个世界讲说四圣谛,有类似的四百亿万种名号(就是类似的无量种名字相),都是随着众生的心,调伏众生的时候采用的。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破依止,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实,或名平等,或名善净,或名无病,或名无曲,或名无相,或名自在,或名无生。】

接下来又到了「欢喜世界」,在这里如果讲说四圣谛的话,名字相上又变了,依然是重点看下灭圣谛和道圣谛。在「欢喜世界」当中灭圣谛(也就是药方),它的关键字、关键词,有:破依止、不放逸、真实、平等、善净、无病、无曲、无相、自在、无生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入胜界,或名断集,或名超等类,或名广大性,或名分别尽,或名神力道,或名众方便,或名正念行,或名常寂路,或名摄解脱。】

在「欢喜世界」中,道圣谛(具体的治疗方法),关键字、关键词有:入胜界、断集、超等类、广大性、分别尽、神力道、众方便、正念行、常寂路(常行寂灭之路)、摄解脱

【诸佛子,欢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其实在「欢喜世界」这里讲说四圣谛,也有类似的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字相,看众生是什么病,我就开什么药,病多所以药多,病无量则药无量。

伟大的文殊师利菩萨,有的经文中也翻译成曼殊师利菩萨,或者是称他为法王子。根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介绍:文殊菩萨本来是舍卫国多罗聚落的梵德婆罗门家的孩子,后来他想出家,就拜访一些仙人所居住之处,但是仙人没有谁应答他,他就没有成为外道仙人当中的出家者,后来就皈依了佛,出家学道了。

大家注意:文殊菩萨其实是出家的,出家学道了。常常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中,经常修禅定,经常安住于首楞严三昧中,行种种稀有的神通之事。后来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大概5400年,佛涅槃5400年之后,文殊师利菩萨会到达雪山地区,给500位仙人宣讲释迦牟尼佛所讲过的十二大类经典(他不是只讲一部经,是释迦佛讲过的十二大类经典都讲),给仙人讲,去度仙人。到最后呢,文殊师利菩萨会回到自己最初的受生之处,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

按照很多的佛经记载,文殊菩萨是古佛,我们知道,无数次的古佛,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他曾经引导过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他很擅长培养佛。有一部经叫《放钵经》中,佛陀在经中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弟子,未来将要成佛的那些,也都靠着文殊菩萨威神力的加持,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亲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当中的父母亲。整天谈六度「般若」,我们说它代表智慧,什么智慧呢?其实是解脱的智慧。而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之母,所以佛弟子要想解脱、要想成佛,是不能离开文殊菩萨的指引和教导的。

那么从《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中,我们了解到文殊菩萨其实是出家人。虽然他常现在家相,我们见到的文殊菩萨所有的造像几乎都是在家相。而且像历史上无论是寒山、拾得那次,文殊菩萨显现,还是说《贫女乞斋》那个故事,或者是虚云老和尚朝拜五台山中两次化身为乞丐,依然也现的是在家相。文殊菩萨是出家人,但是他经常现在家相。同时我们也能够推测到:有一些在家人如果他到达某种境界,他也可以示现为出家相。所以相根本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位善知识的境界。现在家相的文殊其实是个出家人,可能因为在家度众生比较方便,他就经常现在家相,所以我们不要过于执著相,关键还是看这位善知识的境界。

从很多的这些佛教故事中看,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其实也是经常显现在家相的。文殊菩萨他的梵文名字的含义其实是「妙吉祥」,所以,有的经文中也经常赞美文殊菩萨说:「三世觉母妙吉祥」,就是三世诸佛的觉悟之母——妙吉祥。在《心地观经》中提到:

「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

在《华严经》的后面部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地方,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的第一个善知识其实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一个起点,到最后快到终点了又回到文殊菩萨这儿,文殊菩萨给善财一些关键的点化之后就消失不见了……之后就加持善财童子来到了普贤菩萨这里,去见普贤菩萨,到最后入到普贤菩萨身中,与普贤菩萨合一,善财童子就成就了自己的佛果,非常圆满!所以菩萨与菩萨之间是完全无我的互相帮助。谁擅长什么,就教什么,完全无私、无我,也不会嫉妒,也不会互相伤害,这真的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的。

嗡 阿 若 巴 扎 呐 地……嗡 阿 若 巴 扎 呐 地……嗡 阿 若 巴 扎呐 地……

更新于:2023-09-29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