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观世音菩萨传序
观音之经典
观音之化现,为相不一,有六观音,八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因此而观音之经典,亦随之而繁多矣,兹分述如下,千手观音有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等,圣观音有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等,马头观音有马头观音心陀罗尼,仃耶揭唎婆像法等,十一面观音有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等,准提观音有佛说七俱胝佛母准胝大明陀罗尼经,七俱胝独部法等,如意轮观音有如意轮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等,青颈观音有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青颈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等,叶衣观音有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不空罥索观音有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佛说不空罥索咒经等,白衣观音有白衣莲花咒,观音之现相固不止此,尚有所谓水月观音,鱼篮观音,蛤蜊观音,不空钓观音,杨柳观音,龙头观音等法相,但无经典以赞述之,有所赞述者仅上述之诸宝相观音而已,而经典之传译者,不一其人,各人之时代又先后不同,因此之故,往往有同一经典以传译而成为数部,互异其名,以致浩如烟海,一时无从剖别矣,其实倘能精心研究,互相参证,其意旨未有不相同者也。以上列举各经典,固未敢谓尽备,亦文豹之一斑,睹之已足知其大略,对于信仰菩萨者,稍示途径,使有所遵循,不致无所适从而已,若欲尽其底蕴,则堂奥甚深,非循序而入不可也。
观音之考证
观音菩萨之本地,乃既开正觉之正法明佛也,为济渡众生,今现菩萨之身,又于未来现成佛之相焉,如伽梵达摩所译之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现作菩萨,悲华经云:于西方极乐阿弥陀涅槃之后,观音成佛,名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来,观音授经记云: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补处而号普光功德如来,均为方便示现也。至于观音之净土,则世俗皆知为普陀落迦山,实则为补陀落山也,山在印度南海之岸,故大悲经云: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山观世音宫殿七宝庄严道场中,八十华严经六十八云: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落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西域记十(秣罗矩吒国南印度境)云,秣刺耶山东有布呾落迦山,山径危崄,岩谷倾欹,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流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据此则补陀落山即补怛落迦山矣,盖审辨字音,亦极近似,普陀落迦山云者,或云译音之传变乎,今浙省有普陀山,世俗不察,竟以为观音之净土者,实系误传,特菩萨亦曾于此示现,故留莲花洋及不肯去观音诸圣迹,其沿误亦非无因,宜崇礼大士者,皆趋于是也。至于观音之忏法,则自梁武帝始,而今举世所通行之法式,则宋遵式所治定者也,观音签则分两种,一为一百签,一为一百三十签,百签者源于天竺寺之观音院,百三十签者则源於越之圆通寺也,凡此种种皆班班可考,世之礼大士者亦不可不知也。
观音之法相
今世丛林之中崇奉大士者亦多矣,或于寺中另辟一殿以奉之,或独奉大士以名寺,此盖由菩萨慈悲普化之所致也,顾对于菩萨之法身,则成一疑问焉,盖纵观各处丛林所奉之菩萨像,类多装作女身,仅赤著双趺,鲜有作男装者,而据庄岳委谈云:今塑观音者,无不作妇人相,考宣和画谱,唐宋名手写观音像甚多,但不饰妇人冠服,太平广记载,一仕宦妻为神所摄,因作观音像奉焉,其妻寻梦一僧救之得醒,则唐以前塑像,亦不作妇人也,依此则大士应是男身,而今都作女身者抑又何耶,按,观音感应传载,唐马郎妇观音出陕右,此地俗习骑射,不知有三宝名,元和十二年,忽有美女挈篮鬻鱼,人竞欲娶之,女曰: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则吾妇之,黎明能诵者二十余人,复授以金刚般若,能诵者犹十人,乃更授法华经,期以三日通彻,独马氏子能之,乃具礼迎归,入门女称疾,求止别房,须臾便死,体即糜烂,遂瘗焉,数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启视,惟黄金锁子骨而已,谓众曰:此观音大士悯汝辈障重,故垂方便示现以化汝等,言讫,飞空而去,又观音慈林集载,宋翟楫,京师人,居浙江湖州泗安镇,五十无子,绘观音像虔祷,其妻方娠,梦白衣妇人,以盘送一儿,姿甚清秀,欲抱取之,一牛横隔其中,竟不可得,既生男,弥月不育,又加虔祷,有闻其梦者,告楫曰:子嗜牛肉,岂为是欤,楫悚然,遂誓举家不复食,仍梦前妇人送儿至,果生男,后贵显,山庵杂录载,明天童僧照,素多病,洪武丙辰,病日笃,勉藏主劝其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照如言,日诵万遍,明年十月十七日午时,自念病势去死不远,莫如改诵阿弥陀佛,方兴此念,忽见一美妇人,身穿法衣,手持净瓶,自户外入,立其面前,照惊讶失措,既定心谛观,知是菩萨示相,照涕泣哀求,须臾不见,越五日,病尽脱,据此则观音之现女身,亦不尽无稽,况观音圆通广大,无不拯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此亦可以释群疑矣。至元僧以观音为妙庄王女之说,虽不足征,但亦有所本,盖释迦牟尼佛以善慧仙人,因欲救众生,无量劫降生迦维罗国为净饭王子,说见释典,元僧之于观音指为妙庄王女,或亦因此而附会也。我人对于观音大士,但求诚心敬礼,而祈福佑,斤斤于此细流,亦甚无谓耳,曼陀罗室主人之演观世音传,亦沿此说,盖本通俗之旨,而欲示人以修持之苦行,坚人之信心,苟同苟异之说,非所以论其书,贫僧于阐述大士事迹之余,乃并揭其旨,以告读此书者。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话说我们中国的宗教,向来分为儒道释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国本部所创始,释教却是由西域传入的,因为他拿觉世渡人为宗旨,信仰的人也就不少,势力也与儒教道教鼎足而三,一直流传到现在,依然保持著他的地位。在佛家的区分,把全世界划成四大部洲,称为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我们中国是属于南瞻部洲的。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号称佛国,这四座山就是九华,五台,峨嵋,普陀,管领这四座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等四位大士;故九华礼地藏王,称为大行,五台礼文殊,称为大智,峨嵋礼普贤,称为大勇,普陀礼观音,称为大慈,领域也是很分明的。在这四位大士里边,最受一般人所敬礼的,无疑的要首推观世音菩萨。因为我们若然在人群中提起他的佛号,端的是老幼咸知,妇孺都晓,差不多人人的一脑海里,都深深的嵌著一尊观世音菩萨的法相。这种普遍的敬礼,是观音法力所感化的么?这却未必,其中倒有九分以上是迷信的观念所造成的。他们的理想,并且与观音大士相反,观音的宗旨,是要使世人大澈大悟,共登觉岸,照法华经上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我们看了这几句话,就可以知道世尊的宗旨。可是现在我们看见那一班信仰观音的人,谁不在迷信里讨生活哩!他们以为只要相信了观音,随便自己的作为如何,观音就会来保佑的,一切不遂的欲望,观音也会赐予圆满的。他们最怕的是死,就以为只消平日多烧香多念佛号,便可以却病延年。最怕的死了打入地狱,永不超生,就以为只消平日多持斋多诵经卷,便可以死后到天堂佛国中去享乐,甚而至于一切的罪恶,都可以念几声观世音菩萨,就可以完毕的。因此念佛人的心理,就不免弄坏了,以致会有‘若要心凶人,念佛淘里寻’的两句俗语来了。相信观音的人,存了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就开出许多畸形的供奉来:寻常求福求寿的,供著白衣观音;求子的供著送子观音,渔户人家求打鱼利市,便供著鱼篮观音;形形色色的附会著,越是如此,越是与佛理相去得远。故世人崇奉观世音的,虽然多似牛毛,却没有个能登正觉,这的确是很可叹息的。闲言少叙,我摇笔做这部观世音传,并不是提倡迷信,一则是将观世音菩萨的前后事迹,介绍给世人,使他们有相当的认识;二来揭出佛经的奥旨,使一班误走迷途的佛弟子,能修大澈大悟,同登觉岸。但是虽然是有此宏愿,还不知一枝拙笔,可能助我达到目的否?我现在既决意替观世音菩萨作传,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回,有两个疑问,却不容不先解决。第一点,观音菩萨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观世音法相或是画像,很不一致,有的打扮似男身,有的装束似女身,就引起了这一个疑问。依著世俗的见解,都当她是女身,所以有许多人还会称他观音娘娘哩!但是据胡石麟笔丛,王凤洲观音本纪,又都指观音菩萨是男身,说得有凭有据。另一方面根据了北史的记载,徐子才病中所见,以及北齐武成皇帝梦中所见的观世音菩萨,又都是美妇变的,因此这个疑问竟不易解决。不过根据了观世音菩萨的前后事迹,这问题不难迎刃而解。因为观世音悯念众生,随缘普护,曾经三十三度化身,到各处去点化众生,到处都现化著不同的庄岩宝相:或者化为菩萨学徒,宰官玉人,天龙神鬼,因时地而变换,以便利她点化的工作,因此世人所看见的观世音宝相,也就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各各不同了。这不是我的无稽之谈,冰署笔谈里面也明明载著这些事迹。到此,观音男身女身的疑问可以搁过。第二点就是观音菩萨只有一位,如何会有许多不同的头衔出来呢?像什么白衣观世音、高王观世音、送子观世音、鱼篮观世音等名目,法相也就因之互异。这许多名衔不同的观世音,还就是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中的那一位观世音菩萨么?还是另外有这不同的几位观世音菩萨?关于这一点,我敢说就是因为当初应化时所现的法相不同,譬如他老人家在这一个地方化身的是一位美女,穿著白素的衣服,去设法点化众生,到临了人家知道这位白衣美女是菩萨化身,造像供奉,自然依著他们所看见的法相,于是后世就有了白衣观音。因东海鳌鱼有害,海边的居民不能安居乐业,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为渔人,前去降鳌,以救众生,于是就有了鳌头观音的法相。其余种种的宝相,也都是化身时留下的,后人不察,就发生种种附会了。这并不是作书的胡说乱道,诸君不信,待我在正传的前面,先举一段观世音化身的历史,来做个引子,证明以上的说话。我现在别处的观音宝相都不说,单说少林寺里的那一尊观音法相,又是与众不同,塑得环眼巨鼻,阔口广额,头上边乱发如蓬,两只耳朵长大无比,穿著一对粗而且大的金环,直垂两肩,衣折痕也散乱不整,赤著一双大脚,手中还斜支著一条黄金宝棍。这尊法相,倒像五百罗汉里边的鸩摩罗多尊者,俗眼凡胎的人,谁也不会当他是观音大士。但少林寺却又明明的将他供在观音阁中,僧徒们也都认为观世音菩萨,这不是很奇怪么?可是少林寺的观世音法相,所以塑得这般模样,中间也有一段故事,待我慢慢讲来。少林寺本是中国一大丛林,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从初祖达摩禅师开山以来,非但禅乘远播,就是武功也极著名。但是在初建的时候,却并没有观音阁,直到元朝时代,红军作乱,兵祸蔓延到中州。那个红军首领李全,已深知少林寺的武功,要想招致寺中的僧徒,收为己用。不料少林寺僧众等是严守戒律深明大义的人,不肯相从,因此李全便老羞成怒,率众围攻少室山,声称非扫灭少林寺不肯罢休。那时,少林寺僧虽说是擅长武功,到底众寡悬殊,势不能敌,竭力防守,后来渐渐不支。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杀出一个莽和尚来,手提铁棍,直抢到红军队里。众人看时,却正是新来的挂单和尚,只见他宝棍起处,如同疾风猛雨一般,寒光万道,杀得那班红军马仰人翻,声声叫苦,就是那为首的铁枪李全也大败亏输,率众远遁。那时众人都觉眼前金光一闪,就失了那莽和尚的所在,四下探望,才见他正站在嵩山御寨之上,现出丈六法身,自称是观音大士化身紧那罗王来解厄的。于是少林寺就依他显化的宝相,塑成此像,盖造观音阁供养。这件事在少林寺志上也载得明明白白,可见并非虚造了。也可知观世音有种种不同宝相,正是显化时遗迹了。欲知观世音的一生事迹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