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50集)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50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上午的内容,继续往下说,请大家看下面的经文: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自性保持不变,真如本性真正清净洁白。他们有上求下化,至高无上的心愿,所以他们的心地清净,如如不动,安然自在,能够于一刹那豁然开悟,明心见性。开悟之后,能明了通达自性中所显现的一真法界的境界相,并能通达明了宇宙万象的自性本体。同时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蒙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他们自性的德能马上能够显现出来,自然就放出无量的光明。这些光明彼此交错,融成一体,光色千变万化。在这些光色中,又化现无量无边诸佛。诸佛又放无量的光,这个光明能够普度十方一切众生,让这些众生从凡夫转变成佛,这是最殊胜的转变。
这就是上面一段经文的白话意思。
〔保守〕是保持不变。
〔净定安乐〕:指如如不动,安然自在。
〔真真〕:这两个真连在一起,前一个真指真如本性,后一个真是指绝对的真。
〔一旦开达明彻〕:一旦是忽然的意思,开达是开悟通达,明彻是明了透彻。
〔自然相〕:指一真法界,清净本然。
〔自然之有根本〕:这里的自然是指宇宙万物的境界事相,根本是指自性本体。
〔参回〕:参是交错的意思,回是变化无穷的意思。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
在前面的经文里,我们曾经见到过自然这个词。〔自然〕的意思是自性清净本然,它这里面含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
大家知道,佛法教我们最后的目的就是恢复自性的功德,然后让经上所讲的一切到最后都变成我们自己的真实境界、真实的受用。这是佛教我们的最后目的。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这两句是讲自性本来清净。
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清净,现在不清净了,是被污染了。那大家可能说,自性能被污染吗?不是的,不是自性被污染,是我们的妄想、分别障碍了自性的显现。
这句话非常重要:不是自性被污染了,是我们的妄想、分别障碍了自性的显现。
自性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不变才是真。
如果自性会变,那它就不是真的了。那这里为什么又说污染呢?应该这样说吧,这是不得已用的一个名词,不是自性真的被染污了,是被障碍住了。
我们如果要保持自性本来的清净,一定要消除障碍,不能有妄想执著。
真真洁白,这是性德。
在这里我们要简单地说一说性德和修德的关系。
真真洁白这是性德。
性德一定要靠修德才能彰显出来。离开了修德,虽然性德本具,但它彰显不出来。
就是这个关系,性德和修德,性德必须得靠修德能够彰显。
给大家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说,我不知道有多少同修读过《华严经》。在《华严经》里有两位非常著名的大菩萨:一位是文殊菩萨,一位是普贤菩萨。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萨表智慧第一,普贤菩萨表修行第一。大家回想一下,如果你读过《华严经》,在这部经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两位菩萨中哪一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读过《华严经》,可能有同修能想起来这件事情。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排在第一。有同修可能不理解,文殊菩萨表智慧第一,那为什么普贤菩萨排在第一呢?这里面就告诉我们什么呢?修行重过智慧。
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的修行重过智慧!
下面这一段话都非常重要,解释为什么修行重过智慧,是这样说的:
没有智慧的人只要老实念佛,会开智慧,会证果;有智慧的人不肯修行,照样堕落,还是搞六道轮回。由此可知,智慧与修行,还是修行重要。有智慧肯修行,这是真修;有智慧不肯修行,这是狂妄,他的智慧也不是真智慧。有真智慧的人一定是真修行。这里的真真洁白就是经题上所说的清净,要修清净心。清净心在哪里修?要在起心动念处修,要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中修。
我刚才说上面的一段话非常重要。举这个例子,为什么不把文殊菩萨排在第一,而把普贤菩萨排在第一?是告诉我们,修行要比智慧更重要,而且告诉我们为什么,给出答案了。
大家可以仔细琢磨琢磨这一段,这个解释是不是这样的?
志愿无上这一句经文是劝我们发愿,就是劝我们发无上菩提心。
那什么是无上的志愿呢?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如果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志愿无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常寂光土里的上上品往生,这是真的无上。
净定安乐,这是现前就得到的受用,一直到成佛,净定安乐的程度会越来越深,境界会越来越广。
什么是净定呢?就是如如不动。什么是安乐呢?安乐是净定的果。
这是学佛人跟世间人讲求享受的不同的地方。什么地方不同呢?
学佛人的享受是净定安乐,世间人的享受是五欲六尘,这是区别。
〖一旦开达明彻〗
这句话如果用禅宗的话说就是豁然大悟,就是净宗的理一心不乱。
净定安乐我们上面说了。
这个净定安乐的境界,它是一个什么境界呢?是功夫成片以后的享受。如果你达到了功夫成片,你就会享受到净定安乐。直到事一心不乱,都是这个境界。
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说法,可能也不新鲜,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说什么呢?功夫成片和事一心不乱的境界都是净定安乐的境界。到了开悟,那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
达是通达,明是明了。开悟之后,你就一切都通达明了了。
这里面有一个字非常重要,就是彻字。一旦开达明彻最后那个字彻,这个彻字用得好、用得妙,有了这个彻,那个悟才是究竟圆满的觉悟,叫圆觉。
圆觉就是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境界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了的境界。
〖自然中自然相〗
是清净自性本然中,自自然然流露出无量无边的事相。
大家想,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象是从哪里来的?是自性变现而来的。既然万象是自性变现而来的,那我们就知道了,现象原来就是自性,是性相不二,理事一如。
因为我们众生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所以迷。那迷在哪里呢?迷悟在心,不在境界。
迷悟在哪?迷悟在心,不在境界。境界没有迷悟,自性没有迷悟,现象也没有迷悟。理没有迷悟,事也没有迷悟。迷悟在我们一念之间。
这个道理比较深,大家慢慢来理解。
这就可以看出自然中自然相,看出一切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性的关系。那我们说到这了,可能有同修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和自性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就是这个关系。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里的流露,这是世尊为我们一语道破的事实真相。这个很重要,这是世尊为我们道破的事实真相!
〖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这几句是讲宇宙的来源。万法从哪里来的?宇宙是从哪里来的?人到底是不是猴子变的?
我记得小时候学历史,人是猴子变的。那到底人是不是猴子变的?科学家研究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得出结论。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然〕是讲宇宙的万象,〔根本〕是讲真性本体。这里万法讲自然,不是外道讲的自然。佛法讲因缘生法,外道说一切法是自然生的。用因缘生法,是为了破自然生法的执著。
但是佛告诉我们,因缘生法也不是完全正确。佛法是不得已用这个来破执。从近处看,因缘生法好像是很有道理,但从深远一点看,因缘也不能成立。
《楞严经》告诉我们的真相是非因缘非自然。《中观论》里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佛经里说的这些话都是真话。就是这里所说的自然之有根本。根本就是宇宙万象的本体,真如本性,就是自性。禅宗根性是真正的上根利智,他们所契入的境界往往就是即事而真,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里彻见真心,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正是《楞严经》里讲的常住真心。
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里是讲所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随顺有情的业力。这个业力是什么呢?就是妄想、执著而生起变化,千变万化,这就是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性能现,识能变。是什么动力让它转变的呢?念头。念头让它转变的。所以一切大乘经典上常常这样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明白这个原理,如果我们天天想佛,就必定变成佛。转变最胜,就变成佛境界。
这些都不是菩萨、佛主宰的,也不是上帝主宰的,更不是阎罗王主宰的,是你自己的念头主宰的。这回听懂了吧?
谁主宰?你的念头主宰。
六道轮回、十法界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心想生来的。
佛心清净没有杂念,所以他看十法界都是佛法界。
宇宙万象随众生心变。
因为我们凡夫妄想纷飞,看到诸佛菩萨也是凡夫。
一个人如果他心地纯善,他看到这个世间的人,人人都是善人,没有一个不是善人。
心胸险恶的人看这个世间没有一个好人。
所以佛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常常想别人的好处,这个人将来一定生三善道;常常看别人的坏处,左挑鼻子右挑眼,这个人将来一定堕三恶道。善恶两道皆是心想生。
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善恶两道都不要,就一个目标想成佛,这就是志愿无上。
这句经文不但包括外面自然事相的千变万化,也包括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态的变化,转变更不可思议。
佛经上常常这样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外面的环境,正报是指人心。
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间的人心正在变化,而且是往坏的方向变,不是往好的方向变。我们大家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年世间人心的变化太大了,变得贪得无厌、人心险恶。这个世界就像一个火药库,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教育出了问题。教育的宗旨、方向出了问题,把德行、人文、人本的教育忽视了,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竞争的教育。
人不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来了,不知道人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所以使现在的社会变得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兄不兄、弟不弟,亲不亲、友不友,可以说天下乱了,人民受苦受难。
如何能改变这种现象?效果最快最好就是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所以我们佛弟子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明白了现实的状况,就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自己要努力修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你周边的人,再把佛法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
同修们可能说从哪入手呢?你可以先从你的家亲眷属、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做起,然后再逐步地推广。用这个为众生祈福,用这个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效果最殊胜、最快速的无过于《无量寿经》和念阿弥陀佛。
老法师告诉我们,《无量寿经》是一部难得的好经。古德赞叹这部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这是大乘经典,是一乘经的精华、精髓。我们这一生能够得到、能够相信、能够受持,是真正的有福。如果没有遇到这个法宝,遇到大的劫难很难过得去。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郁单〕:这是印度话,是北俱卢洲的别名。
〔横揽〕:横是指十方;揽是收罗的意思。
〔光精明〕:光是光明;精是精妙;明是明净。光精明合起来就是真善美的意思。
〔著于无上下〕:注意这个字,这个字有的时候念著(zh),有的时候念著(zhu),在这里念著(zh)。著是明显的意思;无上下是指平等法。这一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心见性。
〔洞达无边际〕:洞是洞彻通达;无边际就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这几句经文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真正圆满达到了止于至善。它的道理能够贯穿一切法,尽虚空遍法界都出不了这个理论。
〖郁单成七宝〗
郁单刚才我说了,是北俱卢洲的别名。佛讲我们这个世界,中央是须弥山,须弥山的四周各有一个大洲。郁单越,还有一个名字叫北俱卢,这是一个洲的名字,是北方大洲的名。
这个北俱卢洲有什么特点呢?这个洲里的人福报特别大,不需要工作,衣食自然就丰足了,所以他们很幸福。那里的人寿命很长,不生病,没有短命夭折的。那个地方的七宝是自然生长的。
佛在这里举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北俱卢洲这么好,但是它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差距仍然是很远很远。我们刚才听了,北俱卢洲也很叫人羡慕啊。是不是?寿命长,没有命短的,没有中途夭折的,还不生病,衣食无忧,还不用工作,你说多好啊!我们现代人肯定听了就很羡慕了。但是大家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比这强百千万亿倍啊!你说西方极乐世界该有多么好!
〖横揽成万物〗
这是说一切万物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里自然流露出来的。
〖光精明俱出〗
光精明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真善美。
〖善好殊无比〗
殊是殊胜。十方世界不能和它相比,极赞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之乐,正符合本品经文的题目寿乐无极。
刚开始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这一品经文主要说两个无极:一个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寿量无极,第二个说快乐无极。这两个无极是不是都是我们非常希求的!
〖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两句是说,所证之理与能证之智(智慧那个智)。前句是如如之理,理是自性的性体。后一句,是能证之智,这个智是什么呢?是自性的起用。
〔著〕是明显之意。
〔无上下〕是指法平等,无有高下。
〔无边际〕指佛的智照(智慧的智,照耀的照),深广无边,指佛的智照深广无边。
这两句经文是说什么意思?如果前面你没听懂,后面这一句把它说白一点,这两句经文就是说的超越时空。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什么呢?无古今,无来去。
我们平时讲的一真法界,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亲证,所以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现在佛在这一段经文里把一真法界的境界给我们说出来了,一真法界就是这个样子。
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有多么好,如果我们的同修们,你能把这一品经文给大家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差不多了,就是能让众生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有多么好。你能把这一品经文介绍清楚了就可以了。
看下面一段经文: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这是佛勉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奋精进,努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好,往生也不难,我们为什么不努力求生极乐世界呢?
〔超绝〕是超脱轮回,断绝生死。
〔横截〕是横超。
〔五趣〕:就是指六道轮回。
〔无极之胜道〕:指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叫无极之胜道。
〔自然〕:自然是指与生俱来的恶习。大家看,我们在前面接触到好多关于自然这个词,这个词在不同的地方,它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在这一段经文里,这个自然是指与生俱来的恶习。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这几句经文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听懂?这是世尊苦口婆心地在劝导我们要求生净土。
宜是应该。
各是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奋精进。
努力自求之求得到吗?下一句,佛为我们作保证。哪句呢?
必得超绝去你看佛这一句话,说的语气多么肯定!让你听了之后,一点儿丝毫的疑惑都没有。只要你肯努力自求,一定能够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诸大菩萨们一样的享受,同等的待遇。
我们知道念佛法门,即使是一个人,我们也要劝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有的人可能这样想,一个人、两个人不值得一劝,如果很多人,我出钱出力很值得,一二个人不值得。佛告诉我们,一二个人要是能往生,就是一二个人成佛了,那还得了!你千万不要想一个两个不值得。一个两个也要劝,也不能舍弃。
所以这几句经文,我们一定要感恩我们的世尊,在这里仍然是苦口婆心地劝勉我们要念佛求生净土。
〖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
这两句经文非常重要。是佛向我们说明,往生最殊胜的功德利益。往生究竟有什么好处啊?最殊胜的功德利益是什么啊?这两句经文,佛就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五趣〕就是六道。通常讲五趣,就是不讲阿修罗。因为除了地狱道以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罗。所以现在如果说五趣,我们大家就知道,它和说六道是一个意思。
有很多同修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信心生不起来,我愿心也生不起来,怎么办?
为什么你的信心和愿心生不起来?是因为你对事实的真相不了解。什么事实真相呢?
第一,如果你了解了六道轮回的事实,了解了三途是苦海无边,了解了事实真相,你就会心生怖畏,你一定会生起信心和愿心的。是你对事实的不了解。
第二,你还贪恋这个世界。有的时候,我们念佛人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最后那一关过不去,耽误了往生大事。
如果要往生的人,在关键的时刻他能遇到善缘,他这个关就能够突破,你助他一臂之力。
今天上午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件事情:
一个同修的妈妈,这个老人家也念佛多年了。她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希望是很大的。我在几个月之前,曾经跟老人家通过一次电话。我鼓励她好好念佛,求往生。现在,老人家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基本上是接近要往生了。但是老人家就一件事儿放不下放不下她的儿孙。
我跟她通电话,我说:就这一件事你放不下,会耽误你往生大事的。这一生就这么一次机缘,千千万万不要错过。一定要把念头集中在念阿弥陀佛上。
我跟她电话大约说了有五分钟的时间。一开始老人已经不能说话了,等我说完了之后,老人突然自己要和我说话。
她告诉我:谢谢您!刘老师,我听懂了。
所以你看,最后如果你能助她一臂之力,可能她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果她这一个坎儿,你不帮她过去,她挂着她的儿孙放不下,她往生极乐世界基本上就没希望了。
所以在关键的时刻,我们遇到这样的缘,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帮他一把。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无极两个字是赞叹到了极处。
胜是殊胜。
道就是念佛往生的大道。
念佛往生这个法门,在无量法门、无量佛道里,真的是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赞叹。可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往生,万修万人去,但是有人却不想去。
释迦牟尼佛这句话很感叹,不知道的人,他不去你不能怪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你怪他也没用。
那佛这句感叹的话是对谁说的呢?你们听懂了没有?是对我们念佛人说的。你们念佛这么多年,为什么到关键时刻就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呢?所以佛这个话是对我们念佛人讲的。
佛说你们有福,今天遇到了这个法门,而且还修学,到最后还是不想去,这真的是可惜!
老法师也是这样教诲我们的,也在替我们惋惜。
那么为什么到最后关头就不想去了?我刚才说了,就是贪恋这个世间,舍不得,放不下。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最后一念之差,就又去六道继续轮回了,甚至去了三途。你说这有多么可惜!佛怎么能不感叹呢?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这句经义是双关语。我们来研究它为什么是个双关语?怎么个双关法?
〔其国〕,是指极乐世界。
〔不逆违〕是指很容易去,很容易往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往生。
因为我们的心意并不违背,我们也很希望到那里去,到那里去我们称心如愿。而且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接引众生,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造作五逆恶业,将堕地狱,只要你肯回头,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见这件事情真的不难。
那为什么又易往而无人呢?为什么自然所牵随呢?
我们下面就说这个问题。
这品经多次出现自然这个词汇。
刚才我说了,意义都各不相同。这里的自然是指习气、是指恶习。
大家想一想,你的习气已经成了自然。你对你的家人,你对你的亲人,你对你的儿孙放不下,贪恋,舍不得放下。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是难舍难分。阿弥陀佛看你这个样子,他只好走了。这是你自己的障碍,念佛到临终不能往生。
这是双关语的第一个意思。
自然所牵随它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什么呢?是你的习气。因为你放不下这个世间,放不下你的亲人。佛来接引的时候,你难舍难分。佛看到你这个样子,佛就走了。
你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你不能往生,这就叫自然所牵随。
这是双关语的第一个意义。
下面说第二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跟第一个意义正好相反。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这个意义是截然相反的。第二个意义是什么呢?是说到临命终时自然所牵随。
这个自然所牵随是指什么呢?是指你的愿力自然成就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自自然然地就跟阿弥陀佛走了,就去西方极乐世界了。
你看,同样一句话,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
老法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说这句经文是双关语,都能讲得通。那就看不同的人,因人而异吧。不同的人可能是第一个意思,不同的人可能是第二个意思。但是老法师告诉我们,这两个意思都能讲得通。
【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这是告诉我们什么呢?要我们舍弃世间的一切,放下身心世界,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
我们往生净土以后,我们的寿命与快乐都同佛菩萨一样无有穷尽。
既然往生能得如此殊胜无比的利益,为什么我们还要贪恋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呢?这些都是无常的,何必继续操心和忧虑呢?
〔捐志〕是舍弃对于世间的欲望和追求。
〔道德〕:道是指持名念佛之因,德指往生净土之果。道德,道是因,德是果。
〔譊譊〕是竞争喧哗之态度。
〖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
我们世间人,有立志做大官的,有立志发大财的。
佛在这里劝导我们,把这些统统舍弃掉,舍得干干净净,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一法不存。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告诉我们,在佛门里,即使是弘法利生的事,也不可以执著。真的立志在弘法利生,你也决定不能往生,你也得不到清净心。
这句话不太好理解,说我立志要弘法利生,我怎么不能往生呢?而且在这里说,决定不能往生。
下面告诉你怎么做是对的。
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怎么做?随缘做。
就这么几个字,多简单的答案!
我们是不是这么做的:
不可以攀缘去做。有机会就做,没有机会不去找它做,做就等于没做一样。就是我们常说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要怎么样呢?要三轮体空,心里一心一意念佛。
弘法利生随缘做,不去攀缘做。攀缘做生烦恼,你不能往生。
我们要把这一段话听明白,告诉你:
要做到三轮体空,你的心里一定要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
勤行求道德,道是指修行的方法、功夫,指修行的方法和功夫;德是收获。在这个地方,道德两个字,跟普通的道德两个字讲法不一样。
这里的道是指持名念佛,德是指往生不退。
这个很特殊,道德在这里讲法和其他时候讲不一样,道是指持名念佛,德是指往生不退。
我们今天修的是持名念佛之道,必得往生不退之果。佛是要我们这样去用功、去精进、去努力。我们要听明白佛对我们的教诲,不要把它搞错了、搞偏了。
〖可得极长生〗
世间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求长寿,是不是这样?哪个人都想长寿。长寿好不好?老法师告诉我们,未必好。为什么这么说呢?长寿的人,如果你身体健康,这好。如果你身体不健康,这就不好。如果身体不好,老法师说,不如早点求生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寿命和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你说那该有多好!
〖寿乐无有极〗
佛在这部经里,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亿万分里的一分。
大家注意听,在这部经里,佛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亿万分里的一分。你说没有介绍到的还有多少呀!
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状况,诸佛菩萨也说不尽。多长时间说不尽呢?穷劫都说不尽,无量劫都说不尽。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殊胜,该有多么美、多么殊胜!
在这部经里,佛只不过是给我们举几个例子而已。
极乐世界的无量寿是真的无量寿,人不老,这样的无量寿就好。所以佛极力劝我们求生西方。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这两句是佛在继续劝勉我们,真是苦口婆心哪!
〔何为〕是问话,为什么你还贪恋世间事呢?
〔譊譊忧无常〕:这一个词譊譊就把六道众生的心情一语道破了。
六道众生啊,干的就是这些事情,患得患失。
哪些是世事?哪些是无常?让你一天到晚操这么多的心?让你这么忧虑?
佛在这一品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放在这。什么时候给我们答案呢?在下一品经里详细为我们说出来,劝告我们:
搞这些东西就是搞生死轮回,就是搞六道,就是搞三途,是自作自受。
我们要记住,佛给我们讲的这些原理、理论,真实的基础就是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佛一再劝勉我们不要去想这世间的事,不要把世间的事放在心里,要把西方极乐世界放在心里,把阿弥陀佛放在心里,你一生决定能够圆满成佛。
最后有四句话供养给同修们:
世事都是假
何必空牵挂
心住三昧中
修道自通达
这一品经文就讲到这里。
下面给大家说说这一品经文的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这一品经文,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的寿量、快乐,显示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好,劝勉我们发心求生净土。
第二个要点,从三十二品开始到四十八品结束,弥勒菩萨是当机者。
释迦牟尼佛把守护《无量寿经》的重任交给了他的接班人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也欣然接受了世尊的重托,他示现成佛以后一定是护持这部经、弘扬这部经。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所护念经。
第三个要点,菩萨的心量是容容虚空,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菩萨的包容没有丝毫勉强,没有作意要容忍,法尔如是,是自自然然的包容。
第四个要点,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是我们修行人成败的关键。
这句佛号老老实实念下去,自自然然功夫成片,自自然然得一心不乱,自自然然心开意解,这就是念道之自然。用功不能急躁,急躁往往失败。也不能迟缓,迟缓就懈怠,功夫不能得力。
第五个要点,真正的佛弟子要努力修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边的人。
可以先从你的家亲眷属、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做起,然后再普遍推广,用这个为众生祈福,用这个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第六个要点,极乐世界这么好,往生也不难,为什么很多同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生不起来?愿心生不起来?这是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
如果你了解了六道轮回的事实,了解了堕三途是苦海无边,你就会心生怖畏,信心和愿心会油然而生。
第七个要点,不可以执著弘法利生的事情。
执著弘法利生,你也决定不能往生。因为无论执著什么,你都得不到清净心。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怎么做?随缘做,不可以攀缘做。有机会就尽心尽力去做,没有机会不去找着做。做就等于没做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要三轮体空,心里一心一意念佛。
这就是这一品经文的七个要点。
今天就交流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