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唐代的西湖茶 钱塘天竺禅茶韵 陆子茶经始留名

2024-08-01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初见于南北朝,传说是南朝诗人谢灵运 在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引种而来的。谢灵运幼年时寓 居西湖灵隐一带,寄养于灵隐杜明禅师处。天台是浙江茶叶的发祥 地,曾经在那里发现野生茶树,至今仍然保留着道家葛洪植茶、炼 丹的遗址。

西湖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茶经》。中唐时,茶圣陆羽在 《茶经八之出》中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还把杭州天 竺、灵隐二寺所产的茶定为当时全国名茶之一。唐代西湖产茶基本 集中在天竺、灵隐一带,当时天竺寺、灵隐寺的僧人在寺旁开山种 茶,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同时也用来招待香客。

陆羽为了撰写此书,曾于唐贞元年间(785805 )考察杭州西湖、余杭苕 溪等产茶区,据说还在灵隐留住过一段时间。他流连于西湖的山水胜景,更钟情 于这里的山间草茶。陆羽对西湖山水形胜也作了全面记录,写下《天竺灵隐二寺 记》、《武林山记》等文章。

与此同时,从唐代茶区分布来看,唐时属浙西道的杭州、睦州已产茶,据 《茶经》和《新唐书》可知,除了 天竺灵隐茶以外,其时杭州余杭郡的钱塘 (今杭州)、盐官、余杭、富阳、於潜、临安、新城(今富阳新登)、唐山(今 昌化)八县,睦州新定郡的建德、青溪(今淳安)、寿昌、桐庐、分水、遂安六 县等茶叶产区都已经形成区域规模,所产茶叶人列地方土产名录,甚至被列为贡 品。此时出产的各地名茶有睦州鸠坑、建德细茶、天目山茶、大方茶、余杭径山 茶等。

可见杭州茶已初具规模。

灵隐、天竺二寺

陆羽《茶经》中记载的灵隐、天竺二寺,位于西湖久负盛名的飞来峰南 北麓。灵隐寺位于金沙涧北涧之北,为东晋咸和三年(328)开山的西湖古寺, 而在金沙涧南涧之畔的便是飞来峰南屏天竺,北障灵隐中的天竺寺,两寺同 由来自天竺(今印度)的高僧慧理创建。灵隐、天竺两大杭州佛寺,殿宇宏伟, 佛像庄严,装设精美,香火鼎盛,信徒众多。唐诗中也留下了如李绅《杭州天竺 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会》、徐夤《游灵隐天竺二寺》等众多描绘两寺的 作品,记录了当时寺庙的壮观风貌。

相传1600多年前,慧理来到杭州西湖边的一山脚下,看到这里山峰矗立,秀 出尘寰,感叹: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 灵所隐,今复尔耶? 于是就在这里建寺,寺名灵隐,峰曰飞来。

天竺寺原为专事佛经翻译的灵隐分院,直至唐永泰年间(765766)才由 朝廷赐额成为独立的佛寺,包括上、中、下三天竺。此处既是当时显赫的佛教圣 地,也是谢灵运成长和翻译佛经的地方。谢灵运念着这里的情感,便将天台山带 来的茶种播种于此。

由于灵隐寺与天竺寺的僧众对茶的需求,就如《茶经》中所载,两寺开始 了植茶、制茶的历史,成为杭州西湖茶的源头。茶树主要种于寺旁的北高峰、天 竺、白云峰一带,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温度适中,雨量充足,加上适宜茶树

今天的灵隐寺依然延续着往日的旺盛香火

上天竺法喜寺

生长的酸性土壤,使得灵隐、天竺产茶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良好的品质基础,而寺 僧的精心培育和管理,使得灵隐、天竺产茶一直延续了优秀的品质。也就是在这 灵山秀水中、鸟鸣涧幽间,杭州的茶、西湖的水与山间的佛寺一起发展、发扬, 传承延续下来。

韬光泉水灵隐荼

在灵隐寺西面的半山腰上,有唐太宗时期韬光禅师所建韬光寺一座。据传, 韬光禅师告别他的师父出游,来到灵隐山巢构坞时,正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 候,韬光禅师感觉这正应了师父口中的遇天可留,逢巢即止,于是建寺留下

韬光寺林木苍郁、曲径幽邃、流水潺潺,历来以朝佛、观山、观海而著称。 这里地势较高,是古时候灵隐山中最适合观海的地方。历史上,韬光观海曾 是清代西湖十八景和杭州二十四景之一。

韬光寺和灵隐寺相近,韬光寺在山腰,灵隐寺在山下,进出韬光寺要经过灵隐寺,灵隐寺用水自韬光寺流下。白居易 常常悠游于西湖山水间,与韬光禅师相 交甚欢,常常来寺里汲泉煮茶,吟诗论 道。现韬光寺观海亭后、吕公岩前的香 案下,即为当年烹茗井遗迹,相传就是 白居易汲水烹茗处。

如同龙井茶,虎跑水 一样, 灵隐茶往往用韬光泉水来冲泡。韬光 泉水清澈甘美,矿物质丰富,丝毫不 逊于有天下第三泉之称的虎跑泉 水。用韬光泉水沏泡灵隐茶,也可谓 名水名茶,相得益彰。

韬光寺于2006年底至2008年间进 行了大规模的复建,寺里恢复了老底 子的观音殿、祖师殿、观海楼、法安 堂,新建了部分僧房,还整修了大雄 宝殿、一瓯亭、望海楼、山门等。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初见于南北朝,传说是南朝诗人谢灵运 在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引种而来的。谢灵运幼年时寓 居西湖灵隐一带,寄养于灵隐杜明禅师处。天台是浙江茶叶的发祥 地,曾经在那里发现野生茶树,至今仍然保留着道家葛洪植茶、炼 丹的遗址。

西湖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茶经》。中唐时,茶圣陆羽在 《茶经八之出》中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还把杭州天 竺、灵隐二寺所产的茶定为当时全国名茶之一。唐代西湖产茶基本 集中在天竺、灵隐一带,当时天竺寺、灵隐寺的僧人在寺旁开山种 茶,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同时也用来招待香客。

陆羽为了撰写此书,曾于唐贞元年间(785805 )考察杭州西湖、余杭苕 溪等产茶区,据说还在灵隐留住过一段时间。他流连于西湖的山水胜景,更钟情 于这里的山间草茶。陆羽对西湖山水形胜也作了全面记录,写下《天竺灵隐二寺 记》、《武林山记》等文章。

与此同时,从唐代茶区分布来看,唐时属浙西道的杭州、睦州已产茶,据 《茶经》和《新唐书》可知,除了 天竺灵隐茶以外,其时杭州余杭郡的钱塘 (今杭州)、盐官、余杭、富阳、於潜、临安、新城(今富阳新登)、唐山(今 昌化)八县,睦州新定郡的建德、青溪(今淳安)、寿昌、桐庐、分水、遂安六 县等茶叶产区都已经形成区域规模,所产茶叶人列地方土产名录,甚至被列为贡 品。此时出产的各地名茶有睦州鸠坑、建德细茶、天目山茶、大方茶、余杭径山 茶等。

可见杭州茶已初具规模。

灵隐、天竺二寺

陆羽《茶经》中记载的灵隐、天竺二寺,位于西湖久负盛名的飞来峰南 北麓。灵隐寺位于金沙涧北涧之北,为东晋咸和三年(328)开山的西湖古寺, 而在金沙涧南涧之畔的便是飞来峰南屏天竺,北障灵隐中的天竺寺,两寺同 由来自天竺(今印度)的高僧慧理创建。灵隐、天竺两大杭州佛寺,殿宇宏伟, 佛像庄严,装设精美,香火鼎盛,信徒众多。唐诗中也留下了如李绅《杭州天竺 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会》、徐夤《游灵隐天竺二寺》等众多描绘两寺的 作品,记录了当时寺庙的壮观风貌。

相传1600多年前,慧理来到杭州西湖边的一山脚下,看到这里山峰矗立,秀 出尘寰,感叹: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 灵所隐,今复尔耶? 于是就在这里建寺,寺名灵隐,峰曰飞来。

天竺寺原为专事佛经翻译的灵隐分院,直至唐永泰年间(765766)才由 朝廷赐额成为独立的佛寺,包括上、中、下三天竺。此处既是当时显赫的佛教圣 地,也是谢灵运成长和翻译佛经的地方。谢灵运念着这里的情感,便将天台山带 来的茶种播种于此。

由于灵隐寺与天竺寺的僧众对茶的需求,就如《茶经》中所载,两寺开始 了植茶、制茶的历史,成为杭州西湖茶的源头。茶树主要种于寺旁的北高峰、天 竺、白云峰一带,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温度适中,雨量充足,加上适宜茶树

今天的灵隐寺依然延续着往日的旺盛香火

上天竺法喜寺

生长的酸性土壤,使得灵隐、天竺产茶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良好的品质基础,而寺 僧的精心培育和管理,使得灵隐、天竺产茶一直延续了优秀的品质。也就是在这 灵山秀水中、鸟鸣涧幽间,杭州的茶、西湖的水与山间的佛寺一起发展、发扬, 传承延续下来。

韬光泉水灵隐荼

在灵隐寺西面的半山腰上,有唐太宗时期韬光禅师所建韬光寺一座。据传, 韬光禅师告别他的师父出游,来到灵隐山巢构坞时,正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 候,韬光禅师感觉这正应了师父口中的遇天可留,逢巢即止,于是建寺留下

韬光寺林木苍郁、曲径幽邃、流水潺潺,历来以朝佛、观山、观海而著称。 这里地势较高,是古时候灵隐山中最适合观海的地方。历史上,韬光观海曾 是清代西湖十八景和杭州二十四景之一。

韬光寺和灵隐寺相近,韬光寺在山腰,灵隐寺在山下,进出韬光寺要经过灵隐寺,灵隐寺用水自韬光寺流下。白居易 常常悠游于西湖山水间,与韬光禅师相 交甚欢,常常来寺里汲泉煮茶,吟诗论 道。现韬光寺观海亭后、吕公岩前的香 案下,即为当年烹茗井遗迹,相传就是 白居易汲水烹茗处。

如同龙井茶,虎跑水 一样, 灵隐茶往往用韬光泉水来冲泡。韬光 泉水清澈甘美,矿物质丰富,丝毫不 逊于有天下第三泉之称的虎跑泉 水。用韬光泉水沏泡灵隐茶,也可谓 名水名茶,相得益彰。

韬光寺于2006年底至2008年间进 行了大规模的复建,寺里恢复了老底 子的观音殿、祖师殿、观海楼、法安 堂,新建了部分僧房,还整修了大雄 宝殿、一瓯亭、望海楼、山门等。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