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弘法师: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_如何做到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在《华严经》上有,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这里说,心、佛、众生三个是没有差别的。我们都知道,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是觉悟圆满的,从相上肯定是有差别的。
这里为什么说心、佛和众生没有差别?众生每天都在打妄想,佛是没有打妄想的,那怎么会一样?这里的心指的是真心、真如心,也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讲真心和众生的佛性以及佛的佛性,这三个是没有差别的。
所以即心即佛,就是我们当下这个真心本来是佛。不管是凡夫,还是佛,事实上真心都是不变、如如,本来如此。只是你悟了没有?你悟了,当下就是这个真心显现,也能因此起妙用;你迷了这个真心,你就在妄用。所以我们都有这颗佛心(真心),重要是要悟入。
在唐朝的时候,大梅禅师曾经问马祖大师:如何是佛?马祖大师说:即心是佛。大梅禅师当下就开悟了。你看,这么快!
为什么禅师能够当下开悟?因为他参禅,为了能够悟入佛心,为了能够成佛,所有的一切都放下了。很多禅师甚至身心性命都置之度外了,就是为了求道,为了成佛。所以他听到这个即心即佛,当时就能了悟自性,就能开悟。
我们也听到即心即佛,可是我们不一定开悟。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妄想、执着里面。有时候说到即心即佛,你还有可能误解,把妄心当佛了,那就错之又错了。
后来有参禅者又问马祖大师说: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马祖大师说:为止小儿啼。参禅者问马祖大师说:为什么大和尚你说,即心就是佛?马祖说:为了让小孩子不哭泣。我们都知道,一些小婴儿,哭起来没完没了,为了让他不哭,你就拿个玩具给他,拿一些能引起他注意的东西,他一看,有好奇心了,他就不哭了。
所以说即心即佛也是止小儿啼,让小孩不哭。为什么叫止小儿啼?这是比喻,因为我们众生心烦恼不安,到处求佛想成道,你真的悟入了自心,也就心安理得了。就像小孩乱哭,给个东西就高兴了。
这位僧人又问,啼止时如何?小孩不哭了,又怎么样?马祖大师说:非心非佛。不是心,也不是佛。那为什么又非心非佛?不是心,也不是佛?因为你执着了即心即佛也不对。
这个不对有两方面。一个是不能起妙用,安住真如理体是佛,不能起妙用。第二个就是前面所说的,有的人说即心即佛,他把妄心当做佛,然后以为我成佛了,我不用学佛了,这个心就是佛。事实上他是妄想纷飞,贪嗔痴不断,分别执着得要死,哪是佛?和佛有何关系?所以非心非佛。
所以即心即佛,让你当下认得本性,让你能够当下承担,但是你即心即佛还得反照自性,认得自性,否则这句话听了也没用。为什么你听了不开悟?因为你根本就不认得什么是这里说的心真心,所以说了即心即佛,你还是没开悟。
大梅禅师可以开悟,你为什么不开悟?因为你不认得这个真心,所以不能开悟。对你来讲,不认得,所以非心非佛。你以为妄想心是佛吗?不是,不是那个心。即使你认得本性、真如理体,也不能执着,这样才能起妙用。
那到底什么是这个真心?如何才能做到即心即佛?
在《传心法要》上,黄檗禅师说: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诸佛和一切众生只有一真如心,没有别的。这里的一心,不是事一心不乱的定,而是真如理体的心。
那这个心是什么样的?黄檗禅师说: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
这一心,众生和佛是一样的。这个心是什么样的?从无始以来,它没有生灭,不曾生,不曾灭,这个心不是新开始的,也不会消失;从来就没有生过,从来就没有灭过。
大家可以思维、反观,我们平时说的:我的心,我心里很快乐,我心里很痛苦,我很喜欢、我很讨厌,我爱、我恨、我喜、我怒,是有生有灭,还是没生没灭?有生有灭。碰到喜欢的你就喜欢了,碰到厌恶的你就不喜欢。你所有的判断、是非对错,都是有个开始,有个结束。而这个真心无生无灭,从来没有生过也没有灭过,因为它本来如此。
不青不黄,这个真心它是有颜色的吗?没有颜色。不是青颜色,也不是黄颜色,更不是其它各种颜色。为什么?无形无相,它没有形、也没有相,它没有形状,也没有相貌。
不属有无,那真心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说有,那你拿出来看;说没有,它本来如此,所以不属有无。
不计新旧,它也不是新的,也不是旧的。说本来如此,那是旧的吗?不是。那你开悟了、见道了它是新的吗?也不是。
那它是长是短?非长非短,不能说它有多长、有多短。那它是大还是小?无相,不能说它大、还是小。
它超过一切限量,所有的一切限量都不能来衡量它。超过一切名字、语言,因为有名字、有语言,都是你分别执着所命名、所形容。这真心是不可思议的,不可以用思维来想象,也不可以用语言来描绘。
它超过一切踪迹,无踪迹可寻。它在哪?它是什么样子?有没有留下痕迹?没有。超过一切对待,它不是相对法,它是绝对的。那在哪?
当体即是,动念即乖,真心在当下明明了了、清清楚楚,无相可得,当下就是。但是你动念即乖,你想去抓住它,或者你起个妄想,就已经乖离了。
所以真心在当下,不可取也不可舍;你想拿还拿不着,你想扔也扔不掉,就在当下。
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它有如虚空一样无相,但虚空还是有个无形象的相。真心不是这个顽空的虚空状态,只是用这个虚空来形容。它也没有边际,真心是没有大小,怎么会有边际?不可测度,不可以猜测,不可以去想象。所以你要反照这明了清楚的心。
有的人说:真心无形无相,没有大小,太抽象了。那和我们的妄心又有什么关系?妄心就是真心所起,对境起妄心。从无相而显现了生灭,不生灭显现了生灭。所以真心就在妄心的当下,实际上妄心是真心的用。
所以有人问祖师:如何是佛?祖师说:问的是谁?那有的就开悟了。问的是谁,那你能问,不是有心吗?没心怎么会问?但问题是能问的这个心不是妄心吗?不是生灭吗?用不离体,所以要反照。
即心即佛,就是当下你真心就是佛,别无佛可得。达摩祖师告诉我们,如果你要找佛,那就是返回来要找你的真心,若要觅佛,觅自心。
二祖去请达摩祖师开示如何安心,达摩祖师说:把你不安的心拿来给你安。二祖找半天说找不着。达摩祖师说:给你安完了。你为什么心不安?妄想生灭。
你执着这个心老是烦恼、不安、做恶梦、做好梦,实际上都是在颠倒。因为你执着妄心为真心、为自心,认为这是我的心。实际上都是虚妄的,不可得的。
但是妄心真的烦恼吗?假如真的有个妄心在烦恼,你把这个妄心找出来。实际上它生灭不可得,找不出来,真要抓还抓不出来。所以既然抓不出来就不能把它当真,不能把它当真,那妄心就不可得。不可得,还有什么烦恼?
这里也启发我们,要反照自心,你经常的生生灭灭的、烦烦恼恼的、喜怒哀乐的这个心,不是你的真心。
反过来,它不是让你颠倒梦想吗?生死轮回吗?喜怒哀乐吗?看住它,它不可得!反照自心,自心就不可得。那当下不是解脱是什么?
得经常反照自心而不执着,那么在妄心不可得的当下,你是死人吗?也不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非喜怒哀乐、无形无相,本来清净,那是什么?那不是解脱?那不是佛吗?
所以妄心不可得的当下,不是真心是什么?这个得用功。
所以《传心法要》上说: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心,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故名为祖;若直下见此意,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本来是佛,不假修成。
祖师从西天来,只是传这个心佛,即心即佛,直接指出你们当下的心,本来就是佛。这个心大家一点都没有区别,心心不异,所以你悟到了,就叫祖师了。
如果你当下能够明白、悟入,直接超出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一切道果,顿超十地、四果,直接进入佛位。本来是佛,不需要修来成就。我们一般都认为成佛要透过修行来成就,既然本来是佛,还需要修吗?
就比如说我要去北京,我从这里坐车去北京,开车去北京,或坐飞机去北京。所以我得很忙,准备很多的资粮,买票或者准备自己路上的用度,才能够去北京。这就好像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忙活得不行。
假如说你就坐在北京,当下就是北京,那你还需要干什么?禅宗厉害就在这里,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很多法都是一步一步来,而达摩祖师传的法直截了当,即心即佛,当下就是。但是你得真正的认得自性本心,还得时时现前,否则没用。这修的就是无修之修,要成佛就快得很。
这个不能打妄语,说瞎话,自欺欺人。不懂就是不懂,懂就是懂,懂了还得会用。时时契入本心,无修之修,功夫到家,自然就成佛做祖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空中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