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四季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上升,大地回暖,万象更新,生机盎然,“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也是一年中养生的黄金季节,“春不养,夏易病”,因此,做好春季养生保健,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春天,特别是早春,新鲜蔬菜、水果上市的数量少,品种也单调,所以,人的膳食往往缺少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不少人就出现口舌生疮、牙龈出血等微量元素不足的症候,老年人还容易上火,表现唇干舌燥和便秘。中医主张春季养生要“养肝为先”。对于春季养生来说,饮食调养的作用举足轻重。冬季过后,人的脾胃功能虚,应选吃助正气和补元气的食物,要多吃些能健脾胃的甜食,还宜适量吃些有助抵御风寒的辛辣之品,应忌酸涩、油腻,少吃生冷。按照现代营养学观点,则应着重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少脂的食物及硬果类食物,并要特别注意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
春季,人易上火,经常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情况,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吃些败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而稍微有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此外,适当食用葱姜蒜,能有效预防感冒,也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有句话叫“二三月易食韭”。食用这些东西,对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还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易发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而包括大枣和山药在内的甘味食物,口感甜、可补益脾胃,常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如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糖尿病人应少吃甜食。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因此,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西兰花等新鲜蔬菜,以及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 C,具有抗病毒功效;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 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侵袭。初春万物复苏,为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这个时期人们普遍感觉困倦乏力,就是通常说的“春困”。“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清醒头脑很有裨益。也可喝上一杯浓浓的花茶,不仅芳香扑鼻,还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普洱茶:春季喝普洱茶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在春季喝普洱茶有利于将寒气散发出体内,促进人体阳气生发,焕发精神,消除春困,增强人体抵御疾病能力,适合春季饮用。泡法:将约8克普洱茶叶置入茶杯中,注入沸水,盖上杯盖,静置3分钟左右。金银花茶:春季人们较易感染呼吸疾病,金银花茶可缓解春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病症,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热、利咽喉、利尿养肝的作用,非常适合春季养生饮用。泡法:取金银花茶3克入杯,用开水冲泡,随即加上杯盖,待3分钟左右即可。蜂蜜柠檬茶:有消除疲劳、减轻头痛、缓解口干舌燥、提神醒脑的作用,春困时,喝上一杯蜂蜜柠檬茶可使头脑清晰,思路敏捷,消除头昏及怠倦感。泡法:新鲜柠檬洗净,用盐搓去表皮的蜡,然后切片,放入杯中里,倒入开水,待温后,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即可。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春时宜食粥”,春季喝粥应选择温性或平性的材料煮粥,最好选择小米、大米、糯米、玉米等,以健脾益气,粥中可适当加入甘味中药,如山药、芡实、大枣等,也可酌情加健脾化湿中药如白扁豆、薏米、红小豆等。
春季,人体要利用秋冬季节储存的营养和能量,转换成气血,春季绿色植物萌发,蔬菜大量上市,适合多吃些蔬菜以适应自然界生长特点,春季肝火旺,肝气郁结,可以吃些陈皮、菊花、枸杞,少吃肉类等助肝火之品。 更新于:2023-03-01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