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世尊对邪YIN全方位的开示

2024-11-03

世尊对邪淫全方位的开示

怎样对治邪淫?

慈悲的佛菩萨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与佛有缘的众生,佛菩萨们有最了不起的法门,可以断除淫欲,保护我们末法众生。

具体来说分以下几种:

一、持戒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二、念佛:

《大智度论》

问曰:云何为念佛三昧

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问曰:如菩萨三昧种种无量,何以故赞是菩萨念佛三昧常现在前?

答曰:是菩萨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现在前。

复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于十方界若有女人,贪淫烦恼常覆其心,相续有娠深可厌恶,临当产时受大苦恼,若我名字暂经其耳或复称念,由是力故,众苦皆除,舍此身已常为男子,乃至菩提。

《妙法莲华经》

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三、 持咒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咒)

恶生浊乱法灭时  淫欲火盛心迷倒

弃背妻婿外贪染  昼夜邪思无暂停

若能称诵大悲咒  淫欲火灭邪心除

我若广赞咒功力  一劫称扬无尽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楞严咒)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四、修不净观

《禅秘要法经》

若淫欲多者。应教观不净。

。。。。。。

佛告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贪淫多者。先教观佛。令离诸罪。然后方当更教系念。令心不散。心不散者。所谓数息。此数息法。是贪淫药。无上法王之所行处。汝好受持。慎勿忘失。此想成者。名第二十数息观竟。

《贤劫经》

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

淫欲多人习不净观。从足至发不净充满。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筋脉骨髓肝肺心脾肾胃大肠小肠屎尿洟唾汗泪垢坋脓脑胞胆水微肤脂肪脑膜。身中如是种种不净。复次不净渐者。观青瘀膖胀破烂血流涂漫臭脓啖食不尽骨散烧焦。是谓不净观。复次多淫人有七种爱。或着好色。或着端正。或着仪容。或着音声。或着细滑。或着众生。或都爱着。若着好色当习青瘀观法。黄赤不净色等亦复如是。若着端正。当习膖胀身散观法。若着仪容。当观新死血流涂骨观法。若着音声。当习咽塞命断观法。若着细滑。当习骨见及干枯病观法若爱众生。当习六种观。若都爱着。一切遍观。或时作种种更作异观是名不净观。问曰。若身不净如臭腐尸者。何从生着。若着净身。臭腐烂身亦当应着。若不着臭身净身亦应不着。二身等故。若求二实净俱不。可得。人心狂惑为颠倒所覆。非净计净。若倒心破便得实相法观。便知不净虚诳不真。复次死尸。无火无命无识无有诸根。人谛知之心不生着。以身有暖有命有识诸根完具心倒惑着。复次心着色时谓以为净。爱着心息即知不净。若是实净应当常净。而今不然。如狗食粪谓之为净。以人观之甚为不净。是身内外无一净处。若着身外。身外薄皮举身取之才得如奈是亦不净。何况身内三十六物。复次推身因缘种种不净。父母精血不净合成。既得为身常出不净。衣服床褥亦臭不净。何况死处。以是当知。生死内外都是不净。

五、修般若、空观和火头圆通等法门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学品第十》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具足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具足尸、羼、惟逮、禅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知色、痛、想、行、识,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六情内外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十八性,欲消灭淫怒痴,欲消灭吾我想,当学般若波罗蜜;欲除狐疑,欲除犯戒妄见,欲除三界淫诤,欲舍六衰习,欲除四食,欲舍四渊流、四结、四颠倒,欲舍十恶知十善之行,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四禅、三十七品、四等心及佛十八法,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觉意三昧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四禅及四空定,欲得师子游步师子奋迅三昧者,欲得诸陀邻尼三昧、首楞严三昧、海宝三昧、月幢三昧、诸法普至三昧、观印三昧、真法性三昧、作无垢幢三昧、金刚三昧、诸法所入门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力净三昧、月幢三昧、诸法所入真辩才三昧、诸法言所入照十方三昧、诸法陀邻尼门印三昧、不妄诸法三昧、诸法都聚印三昧、虚空所止三昧、净三昧、处三昧、不起神通三昧、作上幢三昧,菩萨欲得是诸三昧门及余三昧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佛说净业障经》

以不知故入淫女家。时无垢光入其家已。是时淫女于无垢光起染污心。作是思惟。我今必当与此比丘共行欲法。若不从我我将殒命。作是念已即便闭门。语比丘言。愿与尊者共行欲事。若不从我我当必死。时无垢光语淫女言。且止大姊。我今不应犯如此事。所以者何。佛所制戒我应奉行。宁舍身命不毁此戒。尔时淫女复更思惟。我今当以咒术药草令此比丘共为欲事。语比丘言。我今不能令汝退转毁犯禁戒。但当受我所施之食而入舍内。便咒其食投比丘钵。咒术力故令此比丘便失正念。起于欲心展转增盛。尔时淫女见此比丘颜色变异。即前牵手共为欲事。是时比丘与彼淫女共相爱乐行淫欲已。持所乞食还诣精舍。到精舍已。生大忧悔举体烦热。咄哉何为破大戒身。我今不应受他信施。我今则是破戒之人当堕地狱。时无垢光向诸比丘同梵行者。说如是言。我今破戒非是沙门必趣地狱。时诸比丘问无垢光。有何因缘而破此戒。时无垢光具说上事。时诸同学语无垢光。仁者当知。此有菩萨摩诃萨。名文殊师利。得无生法忍。善能除灭破戒之罪。亦令众生离诸盖缠。我今与汝共诣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所。除汝忧悔。时无垢光犹故未食。与诸比丘诣文殊师利法王子所。到已问讯供养恭敬。即以上事具白文殊师利。文殊师利语无垢光。汝今且食。食已当共诣如来所问如此事如佛所说当共受持比丘食已。与文殊师利共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尔时无垢光比丘心怀恐惧不敢问佛。于是文殊师利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即以上事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无垢光。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告比丘。汝本有心欲犯淫不。答言不也。佛告比丘。汝本无心云何而犯。比丘答言。我于后时乃生欲心。如是比丘。心犯欲耶。答言如是。佛告比丘。我常不言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耶。答言。如是。佛告比丘。于意云何。汝曾梦中受欲之时。心觉知不。答言。觉知。佛告比丘。汝向犯欲岂非由心而觉知耶。答言。如是。若如是者。比丘。寤梦犯欲有何差别。比丘答言。寤梦犯欲无差别也。佛言。于意云何。我先不言一切诸法皆如梦耶。答言。如是。佛言。于意云何。如梦诸法是真实耶。答言。不也。佛告比丘。于意云何。寤梦二心俱真实耶。不也世尊。佛告比丘。若非真实是有法不。不也世尊。佛告比丘。于意云何。无所有法为有生不。不也世尊。佛告比丘。若法无生有灭有缚有解脱耶。不也世尊。佛告比丘。于意云何。无生之法当堕阿鼻地狱饿鬼畜生中耶。答言。世尊无生之法尚无所有。而当有堕三恶道耶。佛告比丘。一切诸法本性清净。然诸凡夫愚小无智。于无有法不知如故妄生分别以分别故堕三恶道。复告比丘。诸法无实而现种种所应作事。为着贪欲嗔恚愚痴。凡夫等故分别诸法。不如如故非是真实。复告比丘。诸法虚诳如野马故。诸法如梦本性自然逮清净故。诸法究竟如水中月泡沫等故。诸法寂静无生老病死诸过患故。诸法无取非是色法不可见故。诸法无聚如虚空故。诸法无性过诸性故。诸法甚深过虚空故。诸法广大无处所故。法无所作究竟寂故。法无所依境界空故。法无根本毕竟空故。法离盖缠烦恼结使不可得故。法离炽然性不生故。法无障碍本性净故。诸法无报犹如影故。诸法如幻不如如故。法无所依妄分别故。诸法流转而诸众生着诸边故。诸法不起诸缘各各性相违故。法无染爱无所属故。法无秽污一切结使不可得故。诸法无垢净过空故。法无微相相寂静故。诸法调柔性不生故。诸法如如初中后际无差别故。诸法解脱不相属故。诸法无闻如瓦砾故。诸法非色同虚空故。诸法平等无积聚故。法不可持犹如虚空不可执故。诸法无得智者推求不可得故。法无扰动三世净故。法无扼缚破闇冥故。法无荆棘离诸缠故。诸法安隐如涅槃故。法无怖畏过诸畏故。法无彼岸无此岸故。诸法无量过算数故。诸法无相其相空故。诸法无作断诸愿故。诸法无行行虚诳故。法无戏论灭觉观故。法无窟宅离住处故。法无有浊常清净故。法同涅槃生不可得空无有故。比丘当知。诸法如是不可宣说。是故我昔坐于道场得无所得。无有一法有出有没有缚有解。亦无有法有障有缠有忧有悔。所以者何。诸法清净无杂秽故。

《佛说普门品经》

又告溥首:“何谓菩萨等意分别游入贪淫?欲从想起,所想无有无实无像无貌无住,处不可得。贪淫如空,愚痴颠倒思想尘劳。法无尘垢,欲虚如空,至于十方求不可见。贪淫无形,愚冥贪惧不得安隐无难怀惧,譬如丈夫无获怀惧怖舍驰走,得无见空一切皆空,彼无解脱,愚痴颠倒反造逆想,闇冥不解法如虚空。去来今佛解诸贪欲,贪欲无脱,爱想悉空,其讥贪淫则求脱欲,斯皆无本本自然净,见佛道场平等无想,睹众如者彼慕离欲,所想虚危乃离诸想,如所发念侥脱贪淫谓当度欲,想无所求不坏本际,贪欲无思本净如斯,则不想脱。假令度欲则谓为净,贪欲空无,计此无二,愚冥相二。行者深观如幻,是则失句发诸想念,贪欲无起假号爱欲,无染著名,诸名无碍知欲无得,睹真究空不怀贪欲,不知见脱。贪欲、佛法等如泥洹,解贪欲阴等离吾我,知贪欲寂等御憺怕,平等欲阴见如幻化,是为菩萨等游贪淫。”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尔时,佛语摩诃迦叶菩萨:“学用十方人故菩萨作功德,用十方人故菩萨作功德,不自贡高。菩萨常当教十方人愈其病,何等为愈病?淫者以观为药,嗔恚者以等心为药,痴者以十二因缘为药,疑不信者以空为药。

佛语迦叶:“。。。。。。。何等心入淫,何等心入嗔怒,何等心入痴,持过去、当来、今现在心入耶?。。。。。。。”

佛语迦叶言:“心无色无视无见。”

佛语迦叶言:“诸佛亦不见心者,本无所有无所因也,自作是因缘,自得是死生。。。。。。

《阿惟越致遮经》

所谓邪淫者  爱欲无可得

以故分别说  彼则不可动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佛言六净为般若波罗蜜。知人万物皆当消灭。意不净向生死爱欲断。心净洁智慧成就。是为内摩诃般若波罗蜜从黠慧得度。问曰。何等为檀何等为尸何等为羼何等为惟逮何等为禅何等为般若何等为波罗蜜。佛言檀为布施尸为持戒羼为忍辱惟逮为精进禅为弃恶般若为黠慧。波罗为从生死得度。蜜为无极。是为六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正有六波罗蜜。

佛言用人有淫怒嗔恚愚痴故。行布施为除恶贪。持戒为除淫怒。忍辱为除嗔恚。精进为除懈怠。一心为除乱意。智慧为除愚痴。用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罗蜜。。。。。。。

佛言眼不随色意不乱念。是为持戒故属尸波罗蜜。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不过,我们应该注意,修空观应该依止龙树菩萨的中道观,不要陷入“偏空”,认为邪淫无罪。

六、助行

一些外缘对于戒除邪淫也很重要。

《小道地经》

若淫多。不宜观伎乐及诸好色。

《佛说四自侵经》

何者是人淫色戏乐。歌舞倡伎。几何间耶。若如呼吸。慧之明之。改其志分。守身贞洁。世间所有一归空无。假使歌戏。人不欢乐。不以为快。歌者便耻。众人迷惑。常乐伎乐。疾病忧至。尔乃愁戚。安隐之时。多事万端。不为身计。已招万罪。殃祸响应。不能分别。所因致身。身若画瓶。内满不净。臭处脓血。犹如革囊。裹于不净。不知内外身当归尽。常以彩色。脂粉庄严。自谓端正。颜貌无双。不察九孔疮病流出。斯人之等。罗网所缠。莫能观身。譬如幻化慌惚不现。唯有道士睹世俗人迷惑如此。

《转法-轮经》

何谓为苦。谓生老苦病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所爱别苦求不得苦。要从五阴受盛为苦。何谓苦习。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不离在在贪喜。欲爱色爱不色之爱。是习为苦。何谓苦尽。谓觉从爱复有所乐。淫念不受。不念无余无淫。舍之无复禅。如是为习尽。何谓苦习尽欲受道。谓受行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苦习尽受道真谛也。

《佛说伏淫经》

闻如是。一时婆加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居士阿那邠祁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阿那邠祁居士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世间有几伏淫而可知者。汝居士。世间有十伏淫。云何为十。此居士。或一伏淫。非法行淫干彼。非法求淫干(无所方便为苦)已。亦不自安身。亦不安父母及妻子客使奴婢沙门婆罗门。不有益事。为善得善得生天上。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非法求淫干彼。非法求淫干已。自安身父母妻子客使奴婢。而不施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非法求干彼非法求干已。自安隐身父母妻子客使奴婢。能施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彼如法求财已。不自安乐身。不为父母。不为妻子。不为奴婢。亦不施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彼如法求财已。而自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彼如法求财已。而自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不干彼。如法求财不干已。亦不自安乐身。亦不为父母妻子奴婢亦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不干彼。如法求财不干已。自得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财不干彼。如法求财不干已。自得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彼得钱财于中染着。极染着不见祸变。亦不知弃而贪食之。如是居士。是一伏淫。复次居士。或一伏淫。如法求钱财不干彼。如法求钱财不干已。自得安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彼得钱财亦不染亦不着。亦不于中乐。亦不于中住。亦知是祸变。亦能弃舍而食之。如是居士。是一伏淫。此居士。彼或一伏淫。非法求钱财干彼。非法求钱财干已。亦不自安隐身。亦不安隐父母妻子奴婢。亦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是为居士。如是伏淫。伏淫我说此弊恶。此居士。或一伏淫。非法求钱财干彼。非法求钱财干已。自安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不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此居士。此伏淫此伏淫此小胜小胜此居士。彼或一伏淫。如法求钱财不干彼。如法求钱财不干已。自得安乐身及父母妻子奴婢。施与沙门婆罗门。为善得善身生善处。彼得钱财不染不着不持不乐。知是祸变弃舍离而食之。如是居士。食淫最胜最妙最上最好无上胜。犹若居士。有牛乳因乳有酪。因酪有醍醐。因醍醐有酥。因酥有酪酥。此是最胜最妙无上说。如是居士。此诸伏淫如是伏淫。最胜最妙极妙最上。无上无上说颂偈曰。

非法聚钱财  如法如法施

不施不食之  亦不施为福

二俱为悭浊  恶行食此淫

如法求钱财  欲以施为福

亦施及食之  亦能作福德

二俱不悭浊  皆有此伏淫

有能行智慧  伏淫随所行

知变有知足  知足而食之

有能行智慧  最妙能伏淫

佛如是说。居士阿那邠祁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淫欲重的人要注意远离使人心放逸的歌舞伎乐,黄色书籍和电影更要永断,以至于美丽美好的服饰和异性都应该少看。

总的来说,“八正道”是必不可少的,“布施”也是断除淫欲的好办法。

你已经邪淫,该怎么办?(包括手淫)

犯戒者必须有惭愧心,要至诚忏悔,可以灭除业障,免受或少受恶报

《付法藏因缘经》

世尊所记最后律师。曾于众中有一比丘。其嫂至寺持食饷之。淫火炽盛便共交通。犯重禁已寻自悔责极生惭耻。我大愚痴造斯恶业。吾今定非沙门释子。衣钵尽置三奇杖上。处处游行高声唱言。我是罪人不应复着佛法染衣。为衅既重必入地狱。当于何处而得救护。时阇夜多语比丘言。汝今若能随顺我语。当令汝罪寻自消灭。比丘欢喜白言受教。时阇夜多。即以神力。化作火坑其焰猛盛。令此比丘自投其中。尔时比丘为灭罪故。举身投入大火坑内。于时猛焰转成清流。才齐其膝都不伤害。时阇夜多告比丘曰。汝以善心至诚悔过。所有诸罪今悉摧灭。即为说法得罗汉道。由是缘故世皆号为清净持律。

但若不知羞耻,或忏悔不至诚,则必受大苦报。

《增壹阿含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乌喻,亦当说猪喻。善思念之,吾当演说。”

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人喻如乌?犹如有人在寂静处,恒习淫欲,作诸恶行,后便羞耻,便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讥弹:‘此人习欲,作诸恶行。’彼作诸恶行已,向人悔过,自知羞耻。犹如彼乌恒患苦饥,便食不净,寻即拭嘴,恐有余乌见言:‘此乌食不净。’此亦如是,若有一人在闲静处,习于淫欲,作不善行,后便羞耻而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记识:‘此人习欲,作诸恶行。’是谓名为人犹如乌。

“彼云何名为人如猪?若有一人在闲静处,长习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不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等不能得五欲。”彼作恶已,不知羞耻。此人喻如猪恒食不净,卧于不净,便自跳踉向于余猪。此亦如是,若有一人习于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不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不能得五欲自娱。’是名为人如猪。是故,诸比丘,当舍远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破戒者要想免除恶报,应该学“乌”,千万不要学“猪”。

在戒律中,手淫属于“可忏悔戒”,忏悔并不再犯可以灭罪。

而邪淫属于重罪,并不好忏,但念诵“楞严咒”忏悔是可以的。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忏悔并“不再犯”。

不邪淫的功德和利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淫获得四智善法。云何为四。所谓降伏诸根。离于散乱。得世间一切称赞。复得无量营从。

《佛说戒德香经》

不淫色者。人不犯妻。所在化生莲华之中。

其实,作为一名合格的佛教徒,“清心寡欲,永不邪淫”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奢求什么,我们只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一切会水到渠成的。

有人说邪淫无所谓,罪业很少,或是赞叹淫欲,我们该怎么面对?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塗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又有

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燃,堕无间狱。

《大宝积经》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尸波罗蜜?。。。。。。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愿不邪淫;。。。。。。。。是菩萨持不邪淫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淫戒故。“

《佛说梵网经》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终身远离邪淫,一切众生皆为欲流之所沉没,而能施于无畏无嫉无热恼害,于己妻色恒生知足,无非法欲。以是善根果报力故,若有宿世邪淫果报,六趣生死流转诸有,自作教他见作随喜,而令悉离诸邪淫轮,辗断恶业令无有余,乃至成菩提道,生于净国无女人处,第一清净,彼诸众生皆悉化生,不从父母和合受身。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轮也。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乃至不舍一切愿行。

《增壹阿含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事行迹。云何为四?有乐行迹所行愚惑,此名初行迹;复有乐行迹所行速疾;复有苦行迹所行愚惑;复有苦行迹所行速疾。

“彼云何名为乐行迹所行愚惑?或有一人贪欲炽盛,瞋恚、愚痴炽盛,所行甚苦,不与行本相应,彼人五根愚暗,亦不捷疾。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若以愚意求三昧尽有漏者,是谓名为乐行迹钝根得道者也。

“彼云何名为乐根行迹速疾?或有一人无欲.无淫;然于贪欲恒自偏少不殷勤,为瞋恚、愚痴极为减少,五根捷疾,无有放逸。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五根。然得五根,成于三昧,尽有漏,成无漏,是谓名为利根行于道迹也。

“彼云何名为苦行迹行于愚惑?或有一人淫意偏多,瞋恚、愚痴炽盛。彼以此法而自娱乐,尽有漏,成无漏,是谓名为苦行迹钝根者也。

“云何苦行迹行于速疾?于是,或一有人少欲、少淫,无有瞋恚,亦不起想行此三法。尔时,有此五根,无有缺漏。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为五。彼以此法得三昧,尽有漏,成无漏,是谓苦行迹利根者也。

“是谓比丘有此四行迹,当求方便,舍前三行迹,后一行者当共奉行。所以然者?苦行迹三昧者难得,以得便成道,久存于世。所以然者?不可以乐求乐,由苦然后成道。是故,诸比丘,恒以方便,成此行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一》

 “云何智者成就身三行?于是,智者思惟身行,无所触犯。然复智者自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见人杀者心不喜乐。自不偷窃,不教人盗,见人盗者心不喜乐。亦不淫泆,见他女色,心不起想,亦不教人使行淫泆;设见老母,视之如己亲,中者如姊,小者如妹,意无高下。如是,智者身成就三行。是谓智者所行。如是,比丘,有此三有为之相。是故,诸比丘,愚者三相常当舍离。此三智者所行,不废斯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大般涅槃经》

“复有说言:‘无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忏悔法、众多学法、七灭诤等,无偷兰遮、五逆等罪及一阐提。若有比丘犯如是等堕地狱者,外道之人悉应生天。何以故?诸外道等无戒可犯。是故如来示现怖人故说斯戒。’若言佛说:‘我诸比丘若欲行淫,应舍法服,著俗衣裳,然后行淫。复应生念,淫欲因缘,非我过咎。如来在世,亦有比丘习行淫欲得正解脱,或命终后生于天上。古今有之,非独我作。或犯四重,或犯五戒,或行一切不净律仪,犹故而得真正解脱。如来虽说犯突吉罗,如忉利天日月岁数八百万岁堕在地狱,亦是如来示现怖人。’言波罗夷至突吉罗轻重无差,是诸律师妄作此言,言是佛制,毕定当知非佛所说,如是言说是魔经律。

《佛般泥洹经》端心莫念恶。莫思淫。有淫心者。不成阿罗汉道。夜卧淫欲态欲来者。当念女人恶露。淫意即解。恨怒心来。当念生在地上不久。法可久。

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手自断人命根。是比丘波罗夷不应共住。

《佛说方等泥洹经》又比丘有七觉意,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志念觉,倚净无淫,寂分散意;二法解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三精进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四爱喜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五一向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六惟定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七行护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经藏毫无疑问的表明:赞叹淫欲、说邪淫无罪的是魔说,佛子当谨记,并应该以报佛恩的心去劝化众生远离淫欲。

其实,在佛陀时代就有些人用自欺欺人的手段,想当然的认为邪淫无罪,这是掩耳盗铃。

我们看看佛陀是什么态度。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礼三宝品第五十》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茂罗破群比丘与诸比丘尼共相游处,然诸比丘尼亦复好乐共相游处。其有人民称讥茂罗破群比丘者,是时诸比丘尼极怀瞋恚,愁忧不悦。若复有人毁訾诸比丘尼者,是时破群比丘亦复愁忧不悦。是时,众多比丘告破群比丘曰:“汝今云何亲近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亦复与汝交接?”

破群报曰:“我今解如来所说教诫,其有犯淫者,罪不足言。”

众多比丘复告曰:“止!止!比丘,勿作斯言,莫诽谤如来言教!其诽谤如来言教者,罪咎不少。又复世尊无数方便说淫之秽,其有习淫,使无罪者,终无此理。汝今可舍此恶见,备于长夜受苦无量。”然此破群比丘故与交通,而不改其行。

尔时,众多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而白世尊言:“舍卫城中有一比丘,名曰破群,与诸比丘尼共相交接,然诸比丘尼亦与破群比丘交接往来。我等往彼劝喻,使改其行,然彼二人遂更增益,不舍此颠倒之见,亦不顺正法之业。”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彼破群比丘所,云:‘如来唤卿。’”

尔时,比丘受如来教,即往到破群比丘所:“汝当知之:‘如来唤卿。’”

破群比丘闻彼比丘语,即往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彼比丘曰:“汝审亲近诸比丘尼耶?”

彼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汝为比丘,云何与比丘尼共相交接?汝今是族姓子,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

破群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是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

佛告比丘:“非汝之法,云何与比丘尼共相交接?”

破群比丘白佛言:“我闻如来所说,其习淫者,其罪盖不足言。”

佛告比丘:“汝愚人!云何说如来习淫无罪?我无数方便说淫之秽污。汝今云何作是语:‘如来说淫无罪?’汝好守护口过,无令长夜恒受其罪。”

佛告之曰:“汝今且止!须吾更问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汝等颇闻吾与诸比丘说淫无罪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不闻如来说淫无罪。所以然者?如来无数方便说淫之秽污。设言无罪,此义不然。”

佛告诸比丘:“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汝所言,我无数方便说淫之秽污。”

尔时,世尊重告诸比丘曰:“汝等当知:若有愚人习于法行,所谓契经、祗夜、偈、授决、因缘、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说、广普;虽诵斯法,不解其义;以不观察其义,亦不顺从其法,所应顺法终不从其行。所以诵斯法者,从欲与人共竞诤,意计胜负,亦不自为己有所济及,彼诵法已,则犯制限。犹如有人出彼村落,欲求恶蛇。彼若见极大之蛇,到已,以左手摩扪其尾,然彼蛇回头螫蜇其手,由此缘报,便致命终。此亦如是,若有愚人玩习其法,十二部经靡不斟酌,亦不观察其义。所以然者?由不究竟正法义故。

“于是,若有善男子将护玩习其法:契经、祇夜、偈、授决、因缘、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说、广普。彼人诵此法已,深解其义;以解彼深义之法,顺从其教,无所违失。所以诵法者,不以胜负之心,与彼竞诤。所以诵习法者,欲自纂修有察及。所以诵法者,果有所愿,由此因缘,渐至涅槃。犹如有人出彼村落,求觅恶蛇。彼见蛇已,手执铁钳,先镊其头,后便捉项,不令动摇;设彼恶蛇回尾欲,害彼人,终无所至。所以然者?诸比丘,由其捉项故。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诵习、诵读,靡不周遍,观察其义,顺从其法,终无违失,渐渐由此因缘,得至涅槃。所以然者?由其执正法故。是故,诸比丘,其有解吾义者,当念奉行;其不解者,重来问我,如来方今现在,后悔无益!”

尔时,佛告诸比丘:“设有比丘在大众中而作是说:‘如来所说禁戒,我悉解了。其习淫者,罪盖不足言。’彼比丘当语斯比丘:‘止!止!莫作斯言!莫诽谤如来言说斯语,如来终不说此言。’若此比丘改其所犯者善;若不改其行者,复当再三谏之。设当改者善,设不改者堕。若复比丘隐匿其事,不使露现者,诸人皆堕。是谓,比丘,我之禁戒。”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更新于:1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