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岩寺 东平湖畔那氤氲千年的禅意
月岩寺始建于唐代,位于东平县银山镇的昆山西麓半山腰处。寺庙依山而建,背靠青山密柏,面对碧波万顷的东平湖。寺与山相伴,山与湖相望,就这样依偎了千年。
月岩寺坐北朝南,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前后双重院建筑。大雄宝殿为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唐代始建时保留至今的古建筑,里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大雄宝殿是硬山式建筑设计,顶部覆盖着灰瓦,屋脊上有双龙戏珠和花卉的图案。其中有块唐砖尤为显眼,上面雕刻着唐代的国花牡丹,纹路造型十分精致。
大雄宝殿门口有两棵参天的古柏,亭亭如盖,掩映佛殿。这两棵柏树为汉柏,有2100多年的树龄了。月岩寺所在的昆山景区负责人杜召旺告诉笔者:一棵叫血柏,因为从它树干中流出来的汁液是红色的,鲜艳如血。另一棵叫鸟柏,因为它的树枝横切面不是通常的同心圆,而是像一只鸟儿的轮廓。可谓奇异。两棵汉柏如同卫士一般守护着月岩寺,在香火的熏染中也变得庄严起来。
汉柏树下树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最大一块龟驼碑是明代万历七年重修月岩寺时所建,上面的碑文不仅记录着月岩寺的历史,也描述了当时的汉柏:灌濯汉唐之雨露,可以伞盖千檐,塔影琉璃,丛霄送碧崖彼时月岩寺的静美,后人只能靠碑文和诗词来想象了。
寺内还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两代的碑刻十余方,是研究月岩寺历史状况和东原文化的重要资料。如清道光十年的《重修月岩寺碑》上记有:月岩寺者,为东原八景之一,是我方之巨观也。泉堪洗耳,石能点头。极目所际,长河如带,是天府灌输也。可谓是对月岩寺胜地的最佳赞述。月岩寺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同时也是儒家学士名流在此设馆讲学的场所,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在此相容发展,真实地反映出儒、佛在中国融合发展的历史现象。
在院内的左前方,矗立着一座钟楼。这钟楼亦是明代万历七年重修时所建,全石质结构,高4.5米,四角攒顶,造型十分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明代钟楼建筑。
正对着大雄宝殿,有一方小水池,池水清澈,里面有几尾红色的锦鲤在莲花中游弋。这池子叫放生池,池中的水来自寺中的马跑泉。
寻水迹而上,笔者在院东侧山崖下找到了那眼泉水,已经被砌成的石洞保护起来。洞口上是清朝马光远题写的马跑泉三字。相传在周朝时,周穆王来昆山狩猎,被一伙山寇围困在这里,人渴马乏。周穆王的马忽得灵性,用蹄子刨地,竟然刨出了一眼清泉,因此得名马刨泉。后来历经千年的口口相传,这名字渐渐变成了马跑泉。因为泉水甘甜清冽,至今山下仍有40多户人家靠这眼泉水而生活。
紧挨着马跑泉的那片山崖,是由横向条状岩石构成,层层叠叠,山势险峻,其间绿树丛生。因山上有马跑泉、饮龙泉,两泉自山崖上涌下,形成瀑布,远看如百尺长练垂于山前,洁白如雪、飞花四溅、如尘似雾,情景绝美。这便是东平古八景之一的昆岩瀑雪。山崖上有清朝康熙年间名士卢时芳书写的南海别院和飞岩瀑雪,字如游龙走凤。悬崖上还刻有明代于慎行的《游月岩寺》诗,上书: 古木森阴碧殿凉,空阶朝玉引泉长。 穿云衣泾莲花顶,对月经闯贝叶扬。 野雀窥厨分争食,青龙驯钵伴禅床。 远公白社何年事,应有闲引系客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