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离生活 实修才会觉悟
对于前一段时间发生的网络诈骗事情,末学个人认为网络并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除了网络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接触人,我们谁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不能一学佛就首先想到去哪里闭关,不受恶人的侵扰,不受世间的诱惑等等,六祖大师说的非常实在:“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太不容易了,这句话已经把实际修行说明白了,无论你见识有多少,学了多少经论,一切都需要在世间接受检验和磨练,有些学佛的师兄弟认为要自己先阅读经典、打坐、参禅修到一定阶段再来度众生,这本身就误解了佛教,佛教是实实在在针对众生说的解脱之法,在世间的种种事情之中磨练自己的见地,一边在佛法中觉悟,一边将自己的觉悟用于指导日常的事情,发现自己的认识上有问题就好好觉悟一下,究竟自己错在哪里,万不可将主观想象强加于客观现实之上,有问题先肯定佛经是对的,然后肯定事实就是事实,错的只能是自己的认识,这才是真正的实修。这里,在世间的觉悟佛法的过程中同时也必然包含了如何与世间人打交道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我们中的多数人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人,但是这为我们觉悟佛法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就是如何认识众生,如何认识自己,在这一点上很多世间的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一个学佛的人必须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既不能因为他人的一点点功德就随喜到将这个人美化到完美的地步,也不能因为别人的过错而起嗔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明白:除了乘愿再来的菩萨之外,能够降生到这个娑婆世界的人道中来的一定是有其共性的,这连世间人都明白: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缺点。在佛教看来则是共业,因此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心就能大概明白别人是什么状态,通过观察别人身上的问题也就能明白自己身上的问题。每当与他人谈到佛法的时候,不能仅仅听别人说的法如何如何,更重要的还要看这个人讲法的方式,透过现象看他的真实目的,这个问题其实就一句话:正确的讲法可以熄灭人的贪嗔痴,邪的讲法会助长人的贪嗔痴,从贪嗔痴的熄灭或增长来看待别人的讲法才是真正在看其见地的正与邪,讲的是正法并不意味着其见地是正的,若以船来比喻,法是船,而见地则是船的舵。人可以将船开到彼岸也可以将船开到更深的苦海。因此见地正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佛教中的理义,佛教中的理义都有其实际含义的,决不是用来耍文字游戏的,其中的很多道理都可以用于观察世间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要坚持正信而不是迷信。很多话要自己明白了之后再说,不要轻易说一些连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的玄妙的道理,诸如“业、轮回、苦、乐”等等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世间结合每一件事情扎扎实实的觉悟,而不是采用迷信的态度,只知道将这些道理生搬硬套的讲来讲去,“业、轮回、苦、乐”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在世间进行深刻的觉悟而得到体悟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如何解释“高兴”,可能会有很多解释方式,但是哪一种方式也都只是用一种名词来代替这个“高兴”一词,比如解释成“快乐”,不过是一些文字游戏,没有体会过高兴的感觉的人是永远不可能通过看你的解释而知道什么是高兴的,只有自己高兴过了才真正明白。这就是一种实修,实修并不只是在山里闭关,只有在世间一步一步的觉悟才能真正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从来没有哪一个问题可以有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法,所有问题包括与人交往的问题都需要踏踏实实的觉悟,学佛要走的路很长,要付出很辛苦的努力,没有什么捷径,学佛的人必然要比世间的人多些辛苦。
实修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下以什么态度对待修行的问题,如何能够将自己对于佛法的领悟用于指导当下的行为,首先就是要坚固树立自己当下就是在修行的观念,每时每刻都在修行,不要总是想着我这会需要休息,先在世间享受一下,有机会一定到山里闭关,或者大量阅读经典,这种认识在基本态度上已经将“当下”排除在修行之外了,修行成了“有时间”才做的具体事情,或者只是一个想法,只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之外又虚构了一个世界――修行世界。结果是自己把大量的时间白白虚耗在享受之中,还为自己寻找了一个合理的放纵理由。
另外在这里衷心提醒初学佛的师兄弟们:千万不要将佛法中的一些语句生搬硬套在现实生活中,让别人认为我们学佛的人都老实可欺,好说话,可以随意欺骗,学佛应该越学越明白,而不是越学越糊涂,不起嗔恨并不意味着可以糟蹋自己。在很多情况下,善待自己非常重要,不能把利他与利己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