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多做点利于“众生”的善事——莫问前程

2023-11-20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多做点利于“众生”的善事——莫问前程——因为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果循环你千万别不信】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涅槃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并提出因果报应论,以解释人生何以会有生死流转,用以点拨执迷众生,使其获得解脱。因果报应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果关系支配的,它强调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给自身的命运带来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回报,善因必生善果,恶因必得恶果。由此引起人在前世、现世和来世三世间轮回,相继在前生世界、现世世界和死后世界生活。因此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可以说是一种阐发道德与生命关系的理论,是一种强调由行为来改变自我命运和未来生命的理论。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论与缘起论、业报说都有密切的联系。佛家认为,世间万物都由因缘而起,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生果,因果历然。所谓因是指原因,是能生,是引起某一事物的原因;所谓果是指结果,是所生,是由某种原因所导致的结果。也就是说,世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但佛教因果论认为一因不能生果,任何果都必须至少有两个因才能产生,任何单独的因,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外缘,就永远都不能产生出果来。而在时间上,因和果之间是有先后之分的:先有因,后有果。这在佛教中被称为异时因果。时间上的先后可长至隔世,也就是说,从生命轮回的角度来看,前世的因,可影响今世的果;今世的因,也可导致后世之果。这便是所谓的三世因果报应说。东晋名僧慧远曾在《三报论》中讲道,“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佛教因果报应说在刚传入中国时,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好人受气而常遭不幸,坏人却总是趾高气扬,欺压善良的人,种种不平之事,总是令人愤慨却又无可奈何,所以人们对所谓轮回报应之说产生了怀疑。南北朝时的慧远,有一些俗家朋友就曾写信给他,和他谈论这些问题。为了解答人们的疑问,坚定人们的佛教信仰,慧远法师写了《三报论》《明报应论》等一些文章,阐述佛教的轮回报应说。慧远认为,一般人谈到报应问题,多是着眼于今世,以众生今世的善恶以及是否受到报应为标准来看待这一问题,所以常常会发出积善之无余庆、积恶之无祸殃的感叹。如果懂得了报应在三世的道理,这些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另外,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还认为,因果关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事物之间互为因果。整个世界中的事物互为因果关系而形成一个整体,外界客观事物和众生主体内心也是互为因缘、互相贯通的。例如由众生的无明,生起我见,我见攀缘外界的客体,客体唤起众生的贪欲,贪欲引起恶行,恶行招引再生和痛苦,痛苦又加重无明。这一系列因果链条,互相联结,彼此既是因,又是果,互为因果。佛教认为,人类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世界,都是由因果关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系统。

印度原始佛教认为“诸法无我”,不存在一个承负报应的主体,连接果报的只是一种不灭的业力。但传到中国后,实际上肯定了对于报应的主体性。佛家认为人是生死无常的、不自由的、痛苦的,而痛苦的原因则在于人的无明和贪爱,在于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决定人自身命运的根源。中国传统的报应观念如道教的承负论认为,天命或天神赏善罚恶,受报的主体可以是造业者的子孙,造业和受报的主体被分开了。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则强调个人的思想行为对于果报的决定作用,它把受报的主体规定为造业者自身,即人是自作自受,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一切境遇、命运都取决于自身的思想行为。贫富寿夭等人生境况,既非上帝的主宰,也非天命的安排。自己所作业因,无论为善为恶,都由自己受报。与此相联系,佛教认为“万类纷纭,唯人最灵”。六道之中,“天道”贪图享乐,“阿修罗”脾性不好,“畜生”太愚蠢,“饿鬼”和“地狱”罪业过于深重,而只有人最富有智慧和灵性,能够修行成佛,最终摆脱轮回之苦,因此,六道轮回说是以人为中心的升沉学说。

因果报应说是一种道德因果论,它突出了道德在生命轮回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果报应所讲的因和果,可分为善和恶两类,至于善和恶的标准,则是由佛教的教规来衡量,佛教中有“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和“十善”(去以上“十恶”即为“十善”),它强调人们要行善去恶。持戒行善必得善报,犯戒作恶必有恶报。众生在现世中所处的贫富尊卑、强弱苦乐、美丑寿夭、或人或畜等各种不同的境况,就是由不同的业因所得的不同业报。但佛教同时强调,今生的“业”不一定今生得报,而可能在来世得报,今生的祸福殃庆也未必是今生之“业”所致,而可能是前世乃至前前世之“业”的报应。佛教因果报应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主体的思想行为和生命再塑造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强调道德在生命转化长流中的作用,恶因结恶果,善因结善果,道德是自我塑造未来生命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从理论上把生命自然律和行为道德律统一起来,把因果报应定位为支配人类社会的铁律,把佛教的戒律等道德规范定位为人生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佛教因果报应论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道德导向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幽默一下】很多人问我:什么是道商?道商是将文化注入商业,用道来承载,商场变道场,通过商业载体引路,让天下人站在对的位置,启用当下最适合的方法,运用最高效的武器,收获溢出来的幸福和福及子孙的财富!

更新于:2023-11-20 11:54